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桑园镇

桑园镇

又名桑儿园。即今河北吴桥县治。旧属山东德州。《清一统志·济南府》 “桑园镇” 条谓: “明正德中马申锡驻桑儿园招流贼刘六等即此。良店水驿置于此。有水次仓。” 1958年吴桥县迁治于此。


(1)在河北省怀来县南部。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桑园,人口1850。原名三园堡,后因村北有桑园改今名。1953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99年改镇。产高粱、玉米、谷子及葡萄、苹果。东近官厅水库,村民兼事捕鱼。沙丰铁路、沙东公路经此。(2)在河北省蠡县西北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桑园,人口2030。以桑树众多得名。1957年设潘营乡,1958年并入郑村公社。1961年析置桑园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花生及苹果、梨、红枣。有化纤、人造皮毛、毛毯、经编等厂。公路通县城。(3)在河北省吴桥县西部、南运河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5.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桑园,人口2.1万。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此地桑柘丛生,得名桑柘园、柘园镇、桑儿园,民国《德县志》:柘园镇“亦名桑儿园,即正卫左所九屯”。清光绪年间修建津浦铁路在此设站改今名。原属山东省,1954年划归河北省吴桥县,1958年吴桥县治由吴桥迁此。1958年建桑园公社,1981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有铁木器、水泥预制件、机械、农机修配、电机等厂。京沪铁路、104国道、桑宁公路经此。古迹有孙膑石牛。(4)在四川省邛崃市中北部。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桑园,人口1500。因早年桑树成阴故名。1949年为桑园乡,1958年为桑园公社,1980年改乡,1986年置镇。盛产海椒。有小型轧钢、蓄电池、机砖、化工、酿酒等厂。成温邛公路经此。有定觉寺等古迹和邛江河、三合堰等水利工程。(5)在陕西省西乡县北部。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桑园铺,人口590。明、清时以地处桑园河畔得名。1950年设桑园乡,1965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设镇。主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盛产五倍子、天麻、木耳和木炭。有印刷、粮食加工、农机等厂。有公路接316国道。


猜你喜欢

  • 大岭城

    吐蕃置,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资治通鉴》:唐天宝元年(742)“十二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奏破吐蕃大岭等军”。即此。

  • 桂山

    ①一名玉台山。在今广东新会市北。《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 桂山在 “县北二里。俗呼圭峰,唐僧一行至此,有黄云覆之,因名黄云山。上多松竹,瀑泉出焉”。《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引《寰宇记》 云

  •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柘城县北。《元和志》 卷7宁陵县: “故柘城,在县南七十里。陈之株邑。”湖南省株洲市的简称。

  • 青龙寺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铁炉庙村之北。原名灵感寺,建于隋开皇二年 (582)。唐初废。龙朔二年 (662) 为观音寺,景云二年 (711) 改名青龙寺,会昌五年 (845) 易名护国寺。是当时最著名的寺院

  • 清秀岩

    一名清秀山。在今广西桂林市西北隅。明曹学佺 《广西名胜志》 卷1临桂县: “清秀山从西清门下濠石道,上西皋入夹山口,缘山行,又里许,有塘曰清岩出其上,环桂诸山本以孤峭标秀,而是山则冈连陇凑,盘纡岪郁,

  • 土门城

    明置,属茂州。即今四川茂县东北土门乡。《方舆纪要》卷67茂州:土门城“亦在州东,即土门堡也。正德中,州将何卿破叛蛮于此。《志》云:土门为州东之要塞”。在今四川省茂县东北土门。明时为茂州东部要塞,正德中

  • 散毛土司

    清初改散毛宣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雍正十三年 (1735) 置来凤县。清初置,治今湖北省来凤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置为来凤县。

  • 吕城堰

    北宋置,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五十里江南运河上。《宋史·河渠志六》:“哲宗元祐四年,知润州林希奏复吕城堰,置上下闸,以时启闭。”

  • 留口镇

    北宋置,属石埭县。约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六十里七都镇附近。《清一统志·池州府一》: 留口镇 “在石埭县 (广阳镇) 西南。《九域志》: 石埭县有留口镇,久废”。古镇名。在今安徽省石台县东。北宋属石埭县。清

  • 摸落县

    南朝梁、陈间置,属南合州。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境。隋大业初废入海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