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头寨
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梅头镇。《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 梅头寨在 “县东五里。有海口,为戍守要地。明初置巡司于此”。
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梅头镇。《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 梅头寨在 “县东五里。有海口,为戍守要地。明初置巡司于此”。
①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北二十里桐柏镇。清于此设武清营都司,后改设外委驻防。②即今河南桐柏县治。元废桐柏县为镇,属唐州。明属唐县,置桐柏镇巡司。成化十二年 (1476)复置桐柏县于此。
唐贞观元年 (627) 置,属郎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后废。十三年 (639) 复置,属播州。十四年 (640) 改名胡刀县。
东魏天平元年 (534) 置,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蒲县、乡宁等县地。北周改汾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南汾州,贞观八年 (634) 改慈州。(1)西魏大统年间置,治高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置,属平越府黄平州。治所即今贵州湄潭县。据明曹学佺 《名胜志》:“湄潭之水源自播州,流绕县前宛曲如眉,故以名潭,而县名亦以因之。” 清属平越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晒经乡。《明史·地理志》 越嶲卫: “有晒经关。” 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4: 晒经关,“ 《志》 云: 关在越嶲卫东三百里高岭山,关旁广石,即三藏法师晒经处,
古黄河支津。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战国策·燕策二》 苏代曰: “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据 《水经· 淇水注》: “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 东汉末,曹操开白沟
三国吴置,治所在曲江县 (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峰下)。甘露元年 (265) 改置始兴郡。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邓宁郡置,属邓州。治所在尚安县 (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后改为尚安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冀城县置,又于县置伏州,治所即今甘肃甘谷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伏羌县制伏氐羌之义也。”八年(625)州废,县属秦州。至德后没于吐蕃,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复置
即今青海刚察县东哈尔盖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 “哈尔济河,源出青海北岸哈尔济山,东南流入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