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榆林镇

榆林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兰西县南榆林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兰西县 “辖一镇: 榆林镇”。

②即今山西襄垣县西南榆林乡。《清一统志·潞安府》 “东周镇” 条下: 榆林镇 “在县西南八十里五巑关之南”。

③即延绥镇。明九边之一。成化七年 (1471)延绥镇移治榆林卫 (今陕西榆林市),此后通称榆林镇。防地东至黄河,西达定边营 (今陕西定边县)。分为东、中、西三路。清雍正二年 (724)废。


(1)古镇名。明代九边之一。成化七年(1471年)延绥镇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此后通称榆林镇。防地东至黄河,西至定边营。(2)今镇名。(1)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部。面积230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榆林村,人口4300。以榆树林得名。1958年置榆林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农产小麦、莜麦、玉米,畜产牛、马、绵羊、猪。有农机修配、水泥、珍珠岩等厂。京包铁路经此,公路通呼和浩特市区。(2)在吉林省集安市西南部。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榆林,人口1220。曾称榆木林子、榆树林、穷汉市、富有街等,后复名榆林。1956年设榆林乡,1958年改跃进公社,1962年改榆林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主产玉米、稻。有养蚕、养鹿业。有农机等厂。集挂公路经此。有渭源水库风景区。(3)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南部、呼兰河西岸。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林荣村,人口3240。原名小榆树。1947年设榆林区,1949年改第二区。1956年改榆林镇,1958年改公社,1966年改太阳升公社。1980年又称榆林公社,1983年复榆林镇。产玉米、小麦、亚麻、甜菜、烤烟等。为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亚麻纺织、粮油加工、农机具修造等厂。202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司吾山

    亦作㟃峿山、司镇山。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为马陵山支脉。《水经·沭水注》:横沟水“水发渎右,东入沭之故渎,又南暨于遏。其水西南流,径司吾山东,又径司吾县故城西”。

  • 北滘墟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北滘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顺德县有“北滘墟”。

  • 兰池陂

    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元和志》卷1咸阳县:兰池陂“即秦之兰池也。在县东二十五里”。

  • 巴音托海

    俗名南屯。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巴音托海镇。1934年为索伦旗驻地。1948年命名为“巴音托海”,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河套”。1958年后为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

  • 西戎校尉府

    北魏时置,在鄯善国扞泥城(今新疆若羌县)。《魏书·西域传·鄯善》:世祖“拜交趾公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以镇之,赋役其人, 比之郡县”。

  • 君堂村墟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君堂镇。清道光《恩平县志》卷4:“墟市”有志君堂墟。

  • 寸金堤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西。《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寸金堤“在府城外,万寿寺之西。张孝祥有寸金堤记”。《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寸金堤“在府城龙山门外。五代时高氏将倪可福筑以捍蜀江激水,谓其

  • 高侯原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咸和三年 (328),刘曜率军追后赵石季龙,“及于高侯,大战,败之”。即此。

  • 邑梅洞长官司

    明洪武八年(1375)改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府置,属酉阳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一百里梅江乡(邑梅场)。永乐初改属重庆卫。清顺治初复属酉阳宣慰司。雍正十二年(1734)改隶黔彭厅。乾隆元

  • 江会郡

    北周天和五年(570)改开江郡置,属开州。治所在新浦县(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西北)。建德五年(576)废。北周天和五年(570年)改开江郡置,治新浦县(今重庆开县西南)。属荆州。辖境约当今重庆市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