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山
即铁槎山。在今山东荣成市南石岛镇西三十里。
在山东省荣成市南部、黄海北岸。东西走向,略呈向南突出弧形。峰有九顶,又称九顶铁槎山。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由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其色如铁。林木以松、槐、柞树为主。多道教遗迹。主峰顶有全真洞(千真洞),内存明刻大小佛像998尊和多处题记;还有八宝云光洞、映阳洞等。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即铁槎山。在今山东荣成市南石岛镇西三十里。
在山东省荣成市南部、黄海北岸。东西走向,略呈向南突出弧形。峰有九顶,又称九顶铁槎山。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由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其色如铁。林木以松、槐、柞树为主。多道教遗迹。主峰顶有全真洞(千真洞),内存明刻大小佛像998尊和多处题记;还有八宝云光洞、映阳洞等。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或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资治通鉴》: 唐贞观四年 (630),李靖追击突厥颉利可汗于阴山,“颉利帅万余人欲度碛,李世勣军于碛口,颉利至,不得度,其大酋长皆帅众降,世勣虏五万余口而
南宋置,属新淦县。即今江西新干县西北界埠乡。《清一统志·临江府》: 金川驿 “旧在新淦县西北界埠。宋嘉泰中建。明嘉靖中改建于治北半里金水亭”。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永从县:“永从溪在县(今永从镇)南三里。源出江头山,东流入湖广通道县界,为多星江。”
即宋美利城。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米利城在“司北八十里。《志》云:其地有大田,饶米谷,无水旱忧。盖昔时蛮所置城也”。
隋开皇十七年 (597) 改汶阳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唐乾封元年 (666) 改名乾封县,总章元年 (668) 复为博城县,神龙元年 (705) 改为乾封县。古县名。隋开皇十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新蔡县置,属蕲州。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大河镇东一里白花坂。《元和志》 卷27黄梅县: “因县北黄梅山为名。” 大业初属蕲春郡。唐属蕲州。元属蕲州路,徙治今黄梅县。明属蕲州
又译作兀难、阿难、敖嫩、鄂诺、俄侬。今黑龙江上源鄂嫩河。辽、金时蒙古部居其地。《元朝秘史》 卷1: “当初元朝人的祖,……来到斡难名字的河源头,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 《元史·太祖纪》: “帝会汪罕
在今四川汶川县(威州镇)西南四十里飞沙关。《新唐书·地理志》:石泉县有石纽山。《舆地纪胜》卷152石泉军:石纽山,“《志》云:石纽山‘禹之所生也’。《华阳国志》云:‘夷人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畏禹之
即虎思斡耳朵。西辽都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元刘郁《西使记》:“二月二十四日过亦堵,两山间土平民伙,沟洫映带,多故垒坏垣。问之,盖契丹故居也。”
南齐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