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城
在今安徽淮河以南长丰县南境或凤阳县南境。《资治通鉴》: 南朝梁普通二年 (521),裴邃欲袭寿阳,云,“魏始于马头置戍,如闻复欲修白捺故城,若尔,便相侵逼,此亦须营欧阳,设交境之备……”。《通鉴》 卷161胡省注: “按江淮之间地名欧阳,见于史者非一处: 裴邃移长孙稚欲营欧阳,在寿春境上,吴喜使萧道成留军欧阳,在淮阴界。”
在今安徽淮河以南长丰县南境或凤阳县南境。《资治通鉴》: 南朝梁普通二年 (521),裴邃欲袭寿阳,云,“魏始于马头置戍,如闻复欲修白捺故城,若尔,便相侵逼,此亦须营欧阳,设交境之备……”。《通鉴》 卷161胡省注: “按江淮之间地名欧阳,见于史者非一处: 裴邃移长孙稚欲营欧阳,在寿春境上,吴喜使萧道成留军欧阳,在淮阴界。”
唐置。在今青海同德县附近。开元初地入吐蕃。《新唐书·吐蕃传》: 开元中,“宰相建言,吐蕃本以河为境,以公主故,乃桥河筑城,置独山、九曲二军,距积石二百里。今既负约,请毁桥”。即此。唐景龙三年(709年
亦作忽章河、西洪河。即今塔吉克斯坦西北部之锡尔河。《方舆纪要》卷65:火站河“在沙鹿海牙城西。城东又有哈卜连河”。《明史·西域传》:沙鹿海牙“城居小冈上,西北临河,河名火站,水势冲急,架浮梁以渡,亦有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清一统志 ·郧阳府》: 城关镇 “在竹溪县东七十里”。
元置,即今广东增城县西乌石。明改为驿。
隋大业初改下密县置,属北海郡。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唐属青州。宋为潍州治。明洪武元年(1368)省入潍州。古县名。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下密县置,治今山东省潍坊市。属北海郡。唐以后为潍州治,明洪武初废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又十五里伶俐水,有埠在江北岸,舟人泊而市薪。”《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伶俐水在“府东八十里。源出昆仑山,流经永淳、横州界,合于郁江”。
古名渽水、涐水、沫水、羊山江(阳山江)、铜河、中镇水。在今四川西部,为岷江最大支流。源出川、青交界的果洛山,上源曰大金川,在丹巴县纳小金河后始称大渡河。南流经泸定、石棉、汉源、峨边,于乐山市西纳青衣江
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杨义司:十里溪在“司西八十里,清水江支流也。《志》云,明初王师征蛮,尝驻兵十万于此”。
元置,在今四川青神县西南岷江北岸。明改为驿。《方舆纪要》 卷71青神县 “犁头湾” 条下:“县东南六十里有峰门水驿,接嘉定州界。《舆程记》:峰门驿又南五十里至嘉定州之平羌驿。”
又名川埠镇。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南十八里川埠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荆溪县图:东南有川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