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义县

武义县

①唐置,属武峨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后废。

②唐武后天授二年 (691) 分永康县置,属婺州。治所即今浙江武义县 (壶山镇)。寻改名武成县,天祐中复名武义县。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民国初浙江属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


在浙江省中部。属金华市。面积 1577 平方千米。人口32.7万。辖7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武阳镇。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分永康县西境置,治今址;寻更名武成县。唐末天祐中复名武义县,以示武氏尚义意也。唐、宋属婺州,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1914年属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后属金华专区(1970年改地区)。1958年5月宣平县并入,同年9月武义县并入永康县。1961年复置武义县。1985年后属金华市。地处浙中丘陵盆地和浙南中山区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有丰富的萤石矿藏和温泉。产稻、棉花、油菜籽、蚕茧、茶叶、糖蔗、黄花菜等。特产宣莲、猕猴桃。有纺织、丝绸、服装、电力、水泥、机械、塑料、造纸、制茶、印刷等厂。有浙江省最大的开采萤石企业东风萤石公司。金温铁路、寿温公路经县北部,上松公路南北纵贯。名胜古迹有熟悉桥、延福寺、明招寺和大莱口等风景区。


猜你喜欢

  • 屈兹国

    亦作屈兹国、丘慈国、屈茨国、屈支国、鸠兹国、归兹国。都延城 (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西汉属西城都护府。唐名伊逻卢城,为龟兹都督府治。《新唐书·西域传》: “龟兹一曰丘兹,一曰屈兹。”即“龟兹国”

  • 归唐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肆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 老龙洞

    在今湖北宜昌县北。《清一统志·宜昌府》:老龙洞“在东湖县北二百里,为东湖、远安、南漳、兴山四县分界之所。中有水流出,为柳树溪之源”。

  • 纱笼山

    在今福建邵武市东。《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纱笼山在城东数里。群峰攒抱,中一峰独高而直。”

  • 巴雅斯胡郎图温都尔卡伦

    清雍正五年(1727)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因山得名。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室韦县:巴雅思呼朗图温都尔山“蒙古语,有去皮虎高山也。县西南百八十里,即巴彦珠鲁克山最高

  • 天花井山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寰宇记》卷111德化县:天花井山“居庐山之末,其支散为诸冈阜,所行甚远, 如乌稍岭、 丫髻山, 皆其支也”。

  • 沙陀州都督府

    唐永徽四年(653)于处月部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部。8世纪后期废。唐显庆中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境。约8世纪前期废。

  • 黄平州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改黄平安抚司置,属平越府。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四十里旧州镇。辖境相当今贵州黄平、余庆、瓮安、湄潭等县及凯里市地。清不辖县。康熙二十六年 (1687) 移治兴隆卫城 (今

  • 矿山

    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31莱芜县: “矿山在县西北五里。尝出铁矿。”

  • 红寺山关

    一名红寺山口。在今甘肃山丹县北。《方舆纪要》卷63山丹卫:红寺山口在“卫北二十五里”。光绪《甘肃新通志》卷9:红寺山关“旧曰红寺山口,明嘉靖中新修石关一道,住歇塘哨夜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