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岭
即今四川荥经县西南、汉源县北之大相岭。《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四年 (914),南诏寇黎州,前蜀将王宗范等击之,“破其武侯岭十三寨”。即此。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汉源县北清溪乡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年),南诏寇黎州,蜀主以宗范、宗播、宗寿为三招讨以击之,败之于潘仓嶂,又败之于山口城,“破其武侯岭十三寨”。唐筑城于此,名武侯城。
即今四川荥经县西南、汉源县北之大相岭。《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四年 (914),南诏寇黎州,前蜀将王宗范等击之,“破其武侯岭十三寨”。即此。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汉源县北清溪乡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年),南诏寇黎州,蜀主以宗范、宗播、宗寿为三招讨以击之,败之于潘仓嶂,又败之于山口城,“破其武侯岭十三寨”。唐筑城于此,名武侯城。
即海坛山。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元和志》 卷29福州长乐县: 海澶山在 “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元丰九域志》、《方舆纪要》 等均作海坛山。
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深户镇。《清一统志·泉州府》 “洛阳巡司” 条: “ 《旧志》,深沪司在(晋江) 县南八十里。元置于县南五十五里二十部港边。明洪武二十年移此。有城周一百五十丈,二门。”
金明昌六年 (1195) 改怀柔县置,为顺州治。治所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因在温榆水之北而得名。元废。古县名。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怀柔县置,治今北京市顺义区。为顺州治。元废县入州。
又作羊岚集。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北四十里羊岚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黄县北有羊栏集。
即今广西岑溪县东大湴。清时设兵驻防。
①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城川乡咀头村。《汉书·高后纪》:高后六年(前182), “匈奴寇狄道, 攻阿阳”。即此。东汉属汉阳郡。西晋废。北魏复置,属略阳郡。隋废。②西汉置,属平原郡。治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西南北王力乡。明嘉靖《清苑县志》卷1:“西南七十五里北王力村。”
在今江苏江宁市 (东山镇) 西南二十六里牛首山西南麓回子山,俗称回子坟。郑和 (1371—1435),本姓马,小字三保 (一作宝),云南昆阳 (今并入晋宁) 人。回族。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靖难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十三里会稽山麓。始建于南朝梁。《史记·夏本纪》: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庙在县东南十一里。”
战国晋邑,即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史记·赵世家》: 成侯十六年 (前359),“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即此。西汉置端氏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沁水县东北。《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