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毕节卫置,属威宁府。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雍正七年(1729)改属大定府。民国初属贵州贵西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6:毕节县“近城一水俨若濠堑,昔人谓之毕川, 邑之得名以此。或云,元初设驿,时逢除夕,故名曰毕节”。此皆附会之辞。“毕节”系彝语比跻音转,乃彝族部族名。1993年改设毕节市。
古旧县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赤水、毕节二卫改置,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属大定府。1993年撤销,改设毕节市。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毕节卫置,属威宁府。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雍正七年(1729)改属大定府。民国初属贵州贵西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6:毕节县“近城一水俨若濠堑,昔人谓之毕川, 邑之得名以此。或云,元初设驿,时逢除夕,故名曰毕节”。此皆附会之辞。“毕节”系彝语比跻音转,乃彝族部族名。1993年改设毕节市。
古旧县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赤水、毕节二卫改置,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属大定府。1993年撤销,改设毕节市。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万全都司:红石山“在龙门卫城东五里。上产红石,可供玩好”。因名。
亦作石陇墟。即今广西大新县西硕龙乡。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下雷州图: 东南有石陇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部、黑水河上源归春河东北岸。面积169平方千米。人口1.2万,壮族。镇人民政府驻硕龙街,
①即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市西。②春秋晋邑,战国为赵邑。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齐“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时、阴人、盂、壶口”。《史记· 赵世
即今吉林敦化市。清光绪七年十二月(1882) 置敦化县于此。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敦化县,土名敖东城,又名阿克敦城。敖东,满语本音作鄂多哩,又称阿克敦。设治时语言附会,因名敦化。”在今吉林敦化市
1939年析伊宁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尼勒克县。1954年改为尼勒克县。旧县名。1939年由尼勒克设治局升县,并改名巩哈县。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驻地尼勒克镇。1953年更名倪利克县。19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位于湛涵滩西南方。与东岛和湛涵滩成弯月形势。此滩最浅水深11米多,底质为珊瑚沙。中国渔民向称三筐大榔或三筐大郎。1935年公布名称为蒲利孟滩。1947年改名滨湄滩。
一名楚旺镇。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楚旺镇。明嘉靖 《内黄县志》 卷1 《乡镇》: “楚王镇,在县西北三十里。”
又作安居骨。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五常市境阿什河流域。《隋书·靺鞨传》:“靺鞨在高丽之北,凡有七种:……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光绪《吉林通志》卷10:“安车骨,即按出虎也。”唐
自今山西太原市至西山煤矿区白家庄。长19.4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4年建成。
即今福建上杭县北才溪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三次到此。今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