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良苦站
又作毛连苦。元置,在今朝鲜咸兴北道镜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蓬苦百三十(里)毛连苦(站)。”后废。
又作毛连苦。元置,在今朝鲜咸兴北道镜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蓬苦百三十(里)毛连苦(站)。”后废。
即碎叶水,亦作吹没辇。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清一统志·伊犁》:吹河“在伊犁西北。源出图斯池西北山,流经浑都赖山,又西北分支东行,为诺浑池,又西北经流千里。伊犁西北境之巨川也”。清代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0遂平县:上渠沟“源出查牙山,东流合阳奉渠入沙河”。
一名汉皋。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明置巡司于此。为中国四大镇之一。清分置仁义、礼智两巡司。移汉阳府同知驻此。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开为商埠。古镇名。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明嘉靖中渐成聚落
唐渤海国置,属龙泉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海林二市地。辽废。渤海国置,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东北、牡丹江东岸,或今林口县西北三道通古城。属上京龙泉府。辽废。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盖冶。《孟子·公孙丑下》: “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注:“盖,齐下邑也。” 西汉置盖县。古邑名。战国齐邑。即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盖冶。《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
亦称桑伊寺、萨木秧寺。即今西藏扎囊县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建于唐大历十四年(779),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
又译额而古涅、也儿古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明实录》:永乐五年(1407),“阿鲁兀纳么连鞑靼头目脱完石花等来朝”。阿鲁兀纳即额尔古纳,“么连”意为河。
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外石子岗。《陈书·始兴王叔陵传》: “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太建十一年 (579),始兴王叔陵母彭氏卒,“求于梅岭葬之,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元和志》 卷
①在今福建顺昌县南。《方舆纪要》卷97顺昌县:“石溪在县南二十里。相近又有碁溪, 皆出沙县界之桃源洞。《志》云,县西南诸溪皆流汇于大溪(金溪)。”②在今江西铅山县东。《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石
即今中亚锡尔河上游纳林河 (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新唐书·西域传》:石国 “西南有药杀水,入中国谓之真珠河,亦曰质河”。古水名。又称质河。即今吉尔吉斯斯坦锡尔河上流纳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