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属福建省。治所在永春县(今福建永春县)。辖境相当今福建永春、德化、大田等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永春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割泉州府之德化、延平府之大田属之,治永春县(今属福建)。属福建省。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永春、德化、大田等县地。1913年废,改州为永春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属福建省。治所在永春县(今福建永春县)。辖境相当今福建永春、德化、大田等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永春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割泉州府之德化、延平府之大田属之,治永春县(今属福建)。属福建省。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永春、德化、大田等县地。1913年废,改州为永春县。
唐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后废。
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属宁州。治所在帖夷县 (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辖境范围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及甘肃文县部分地。恭帝二年(555) 改为昌宁郡。
又作社平戍。在今山西五寨县北。《北齐书·文宣帝纪》:天保三年(552),“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资治通鉴》作社平戍。
战国赵邑。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史记·魏世家》:襄王二年(前317),“齐败我观津”。又《穰侯列传》: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
明置,属铁岭卫。在今辽宁铁岭县西北。
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01罗定州 “云罗山寨” 条: “州西北有逍遥山寨。天顺初,逍遥山瑶作乱,官军讨之,东由阳春,西出岑溪,复分道自鸡骨岭罗旁水口,水陆并进,捣其巢穴。”在今广东省罗
在今四川绵竹市大西门外。蜀汉后主炎兴元年 (263) 冬,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及其孙诸葛尚,与魏将邓艾大战于绵竹关,均战败殉国,就地安葬。《清一统志·绵州》: 诸葛瞻墓 “在绵竹县西门外”。墓前石碑正中阴
唐贞观元年 (627) 置,治所在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辖境相当今广东德庆、郁南、云浮等市县地。贞观十一年 (637) 废。唐贞观元年(627年)置,治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十一年废。
亦作清溪关。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甘洛县西北交界处桦槁林山一带。《新唐书·李德裕传》: 太和间,“筑杖义城,以制大度,青溪关之阻”。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西怀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 (634) 属羁縻远州。后废。②唐天宝末置,属南陵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九十里。乾元初属春州。北宋开宝六年 (973)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