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阳郡
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治所在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北)。隋开皇中废。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滁州置,治所在清流县(今安徽滁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滁州。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治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营山下)。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道县、宁远、新田等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治所在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北)。隋开皇中废。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滁州置,治所在清流县(今安徽滁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滁州。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治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营山下)。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道县、宁远、新田等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清一统志·太平府》:云门洞“在万承州(治今龙门镇)南五里。外嶙峋而内宽敞,北广南狭,为往来孔道”。
即牵。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浚县北。《公羊传》作“坚”。古邑名。又作牵。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浚县北。《公羊传》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公会齐侯、卫侯于坚”,即此。参见“牵”。
即今湖南龙山县南一百三十里隆头镇,接保靖县界。清置隆头巡司。在湖南省龙山县南部、洗车河与酉水汇合处。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8000,多为土家族。镇人民政府驻隆头,人口1500。以其坐落的山嘴,突起于两
在今贵州石阡县东南龙山。《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龙山”条:“山高耸,左岩畔有古洞,洞内石隙中有水泻入深潭,至春瀰漫,流出五巴砦,入于大溪。冬则涸,时有大风飓发,俗呼为风鬼洞。《志》云,洞在石阡司治
即今江苏铜山县西四十里郝寨站。古为彭城、萧县二县交界地。北魏析置龙城县于此。
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荷包岛。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12: 荷包山 “又名牛角山,在 (香山县) 土城南七十里,与大芒山列峙汪洋中。高数十丈,广十余里。中有南北二环,商贩渔船住泊日众”。
即今江苏灌云县东北开山岛。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11引《顾志》:开山在“鹰游山东北,周围约百余里。舟被风者或至其处”。
①南朝梁置,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十七年(518),“上幸光宅寺,有盗伏于骠骑航,待上夜出。上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胡三省注:“帝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三桥在秣陵县同夏里
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之八圻。元、明时置长桥巡司于此。古镇名。即今江苏省吴江市八坼。元置八斥站,明置长桥巡检司于此。明、清时为运河沿岸南北交通要镇。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懿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