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江口县

江口县

①1913年改铜仁县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江口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

②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江口镇(今四川平昌县)。1935年2月废。


(1)旧县名。又称江阳县。川陕苏区设。1932年底由四川省巴中县析置。治得胜山,后迁张公庙、江口(均在今平昌县境)。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2)今县名。在贵州省东北部、锦江上游。属铜仁地区。面积 1868.9 平方千米。人口21.8万。辖2镇、7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元置省溪坝场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初改名省溪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属铜仁府。清光绪六年(1880年)徙铜仁县治于省溪司大江口(今双江镇)。1913年废铜仁府置铜仁县,故原治大江口之铜仁县改名江口县,以省水(今太平河)、提水(今闵孝河)两水汇合处大江口得名;同年属黔东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铜仁专区。1958年并入铜仁县,1961年复置江口县,1970年属铜仁地区。地处黔东低山丘陵地区,黔东北最高山峰梵净山耸立于西北境。河流多发源于梵净山山区,主要河流有锦江(闵孝河)、太平河、桃映河、罗江、东坝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花生、甘薯,并产天麻、杜仲、木耳、香菇、猴头、独活,梵净山地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并被接纳参加人与生物圈国际组织。矿产有汞、铁、磷、硫铁、水晶。工业有农机、水泥、印刷、粮油加工等。遵铜、久铜等公路横贯县境。名胜古迹有梵净山金顶古庙、金顶摩崖、禁砍山林碑、土司庄园遗址等。


猜你喜欢

  • 粟平县

    西晋置,属桂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流域及红水河下游一带。后废。

  • 三眼井堡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置,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北三眼井村。清设守备,后改都司。

  • 桂林府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静江府置,后为广西布政使司治。治所在临桂县 (今广西桂林市)。清为广西省会。辖境相当今广西东北部永福、阳朔以北地区。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静江路为府,五年

  • 扬雄墓

    在今四川郫县西二十里友爱乡西北子云村。扬雄(前53—后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清一统志·成都府》:扬雄墓“在郫县西二十里。有子云亭”。其墓封土高出地面约

  • 盐难水

    即今辽、吉两省境鸭绿江支流珲江。《汉书·地理志》 西盖马县: “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古水名。又称沸流水。即今辽宁、吉林两省境内鸭绿江支流浑江。

  • 沙子地场

    即今湖北恩施市东沙地镇。清同治《施南府志》卷6《村集》:“沙子地,距(恩施)县九十里。”

  • 合江州

    ①南宋置羁縻州,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元改为合江州长官司。②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合江县置,属重庆路。治所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大桥乡西。寻改为合江县。南宋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

  • 曲笑儿泽

    即曲薛兀儿泽。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

  • 沉香浦

    又名投香浦。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三十里石门。《寰宇记》卷157广州南海县:沉香浦“在今县西北二十里石门之内。昔吴隐之清俭,罢郡,见妻箧中有沉香一斤,遂投于此水,后人谓之沉香浦,亦谓之投香浦”。

  • 武城

    ①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磁县西南。《史记·赵世家》: 幽缪王迁二年 (前234),“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清一统志·汾州府一》:武城 “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秦遣武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