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江陵县

江陵县

秦置,为南郡治。治所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旧江陵县。明曹学佺《名胜志》:“近地无高山,所有皆陵阜之属,故名江陵。”光绪《荆州府志》卷1:江陵“以地临江,故名”。西晋为荆州治。南朝梁承圣元年(552),萧绎即帝位,建都于此。后梁萧詧亦都此。隋为南郡治。唐为江陵府治。元为中兴路治。明为荆州府治。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明张居正为江陵人,世称张江陵。


在湖北省中部。属荆州市。面积697平方千米。人口40万。辖7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秦置江陵县。《大明一统志·湖广荆州府志名胜》:“近地无高山,所有皆陵阜之属,故名江陵。”又清光绪《荆州府志》称:江陵“以地临江,故名”。秦汉为南郡治。晋兼为荆州治。南朝梁萧绎、萧詧、萧岿,五代南平国尚季兴等均曾建都江陵。唐、宋为江陵府治。元为中兴路治。明、清为荆州府治。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1994年并入荆沙市,改置江陵区。1996年为荆州市江陵区。1998年撤区复为江陵县。地处江汉平原西部、长江北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湖北省重要的产粮区之一,产稻、棉花、油料、豆类、小麦等,多水产。矿产有石油。工业以轻纺、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沙洪、秦黄公路经此。长江通航。境内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所铸的镇安寺铁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楚故都纪南城、楚郢城、元妙观、开元观、太晖观、八岭山、荆州博物馆等。


猜你喜欢

  • 后垅溪

    即今台湾省苗栗县北后龙溪。《清一统志·台湾府》:后垅溪“在彰化县北。发源于猫里山,西流至后垅港入海”。

  • 灵渠

    亦作澪渠、零渠。又名秦凿渠。或作湘桂运河、兴安运河。秦始皇时由史禄主持开凿,在今广西兴安县西,东接湘江,西接漓江,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全长六十八里。工程主要分南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

  • 博兴州

    元初升博兴县置,属益都路。治所即今山东博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县。元初升博兴县置,治今山东省博兴县。辖境相当今博兴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

  • 公来山

    在今山东莒县西。《续汉书·郡国志》 琅邪国东莞:“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水经·沂水注》:“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沂水又东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古山名。又称

  • 南隆州

    唐武德六年 (623) 改隆州置,治所在隆平县 (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贞观元年 (627)废。

  • 水冶镇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四十里水冶镇。金置辅岩县于此。元初废县为镇,属安阳县。民国时置安阳县佐于此。在河南省安阳县西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9.1万。镇人民政府驻水冶,人口4.3万。东魏以前名牵口冶,为冶铁

  • 沈黎县

    北周天和三年(568)置,为黎州及沈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不久州郡县并废。隋开皇中复置,属雅州。大业初属临邛郡。大业后废。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九襄镇。为沈黎郡治。后废。隋开皇

  • 临潭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瀼州置,治所在临江县 (今广西上思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瀼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瀼州置,治临江县(今广西上思县西南)

  • 玉门郡

    北魏孝明帝时置,属瓜州。治所在玉门县(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稍东)。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地。北周废。见“玉门县”。

  • 锦石岩

    在今广东仁化县南。《舆地纪胜》卷90韶州: 锦石岩 “在仁化县南十七里。有三岩,分上、中、下。上有佛像,宛若堂殿。其径弯环,直上千余级,夹道杉松,高凌霄汉”。宋邓嘉猷有 《游锦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