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哈萨克斯坦西南、乌兹别克西北之咸海。纳林河(锡尔河)、阿母河注于此。《清一统志·霍罕》:那林河“又折东南入于达里冈阿鄂谟。鄂谟广千余里,为西境巨海,无有涯际。凡葱岭以西之水咸归焉”。
1928年由龙溪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华崶(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据1982年版《华安县地名录》:“以龙溪县华崶镇建县时,拟将安溪县宗信、龙涓等地并入,故取华崶、安溪的首字为县名。”在福建省西南部
南朝陈置,属晋州。治所在新冶县(即今安徽望江县)。隋开皇初废。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彭阳县置,属宁州。治所即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元和志》 卷3彭原县: “因彭池为名。” 大业初属北地郡。唐武德元年 (618) 于此置彭州。贞观初州废,县属宁州。北宋熙宁
①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宋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 诗引: “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寺下溪水可作碓磨。”②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香积村。唐永隆二年(682) 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为南薇滩南端的暗沙。水深0.9米。1935年公布名称为顷士登滩。1947年改名金盾暗沙。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寰宇记》 卷74彭山县: 鱼凫津 “在县东北二里。一名彭女津,在彭亡山南,居导江、皂江等水会之处。按: 《南北八郡志》云: 犍为有鱼凫津数百步”。
又名扎西奇寺。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二里处,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拉卜楞”是藏语 “拉章” 的转音。“拉章” 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寺院占地一
在今甘肃甘谷县南。《明一统志》 卷35巩昌府: 锦镜山 “在伏羌县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