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山郡

汶山郡

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县(今四川茂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黑水县,邛崃山以东,岷山以南,北川、都江堰市以西地区。地节三年(前67)并入蜀郡。东汉建安末刘备复置,治所在绵虒县(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西晋移治汶山县(今茂县北)。东晋时废。北周保定四年(564)复置,属汶州。治所在汶川县(今四川汶川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改会州复置, 治所在汶山县(今茂县)。唐武德元年(618)又改为会州。

②南朝宋置,属益州。治所在都安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一说在今都江堰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北周天和三年(568)废入郫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改蜀郡北部冉��都尉置,一说置于元封四年(前107年),治汶江道(今四川茂县北)。因汶山(岷山)得名。地节三年(前67年)废入蜀郡,为北部都尉。东汉延光三年(124年)后两度置废。建安末,刘备复以蜀郡北部都尉置,治绵虒道(今汶川县西南绵虒)。西晋治汶山县(今茂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地。后废。北周复置,隋开皇初又废,大业时曾改会州(治汶山县)为汶山郡。


猜你喜欢

  • 琅

    又名琅山、 浪峤南屿。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部恒春半岛。 连横 《台湾通史·抚垦志》: “琅在台之极南,或作郎娇,番语也,归化之番凡十八社。”清光绪元年 (1875) 置恒

  • 卑陆国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天山东乾当谷 (今新疆阜康市南)。一作毕陆,字形之误也。本西域小国。疑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南。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三国时属车师后部。都城在天山

  • 开远县

    ①东魏武定八年(550)分良城县置,属武原郡。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境。后废。②辽置,为开州治。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金废。③1932年改阿迷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1931年《阿迷县长蒋子孝

  • 大胜甸

    在今河北万全县北三里。《大金国志》卷22:蒙古大军三千骑驰突冲击,“主急命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领军迎战于大胜甸。……遂大败,执中以百骑奔还,上怒罢之”。在今河北省万全县北三里。金大安三年(1211年),

  • 枞阳县

    ①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一说在县东下枞阳。《汉书·武帝纪》: 元封五年 (前106) 南巡,“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东汉省。西晋曾复置。

  • 腰陂墟

    即今湖南茶陵县东北二十五里腰陂水之西腰陂镇。明崇祯 《长沙府志》 作腰陂。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茶陵州图作腰陂墟。

  • 浏阳口

    又作浏口。在今湖南长沙市北,为浏阳河入湘江之口。《水经·湘水注》: 湘水 “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湘水又径浏口戍”。《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马殷遣 “黄璠帅战

  • 英冈岭镇

    亦作阴冈岭镇。即今江西高安县西南英冈岭。《清一统志 ·瑞州府》: 阴冈岭镇 “在高安县南六十里。明初置巡司,本朝十二年裁”。古镇名。在今江西省高安市南。西汉属建成县。唐属高安县。后废。

  • 石港城

    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石港乡。《清一统志·饶州府》:石港城“在安仁县东南十里。元至正中, 邑人王溥就所居,依山临溪,筑城以自固。明洪武初归附,置税课局。今为石港市”。元至正年间筑,在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明

  • 槐树站

    元置,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二十里六槐乡(槐树驿)。明为槐树马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