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沔水

沔水

即今汉水。《尚书·禹贡》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者为沔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汉书·地理志》 武都郡武都县:“东汉水受氐道水, 一名沔。”即以西源为正源。《说文》:“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则以北源为正源。《水经》与《说文》同。又沔水入江后,今湖北武汉市以下的长江,古代亦通称沔水,以至《水经》叙沔水下游直至入海。


(1)古水名。即今汉水。《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尚书·禹贡》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省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者为沔;西源出自今陕西省宁强县北曰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又沔水入长江后,今湖北省武汉市以下长江,古代亦通称为沔水。(2)今水名。洣水支流。在湖南省东南部。因水流常满,故名。源于炎陵县东部万泽山南麓石凹坳,西北流至茶陵县境,于中洲注入洣水。茶陵县段又称洮水。长约100千米,流域面积775平方千米。富水力资源,建有水电站。沔渡下可通机船,常年流放竹木。


猜你喜欢

  • 来峰州

    亦作束锋州。来为束之讹。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一带。

  • 灵泉寺

    ①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南十里。《舆地纪胜》卷74归州:灵泉寺“在州西三里。面西临水,状如瀑布。张无尽于院著《华严合论》”。《清一统志·宜昌府》:灵泉寺“《州志》,寺前一井,深丈余,居山腰,其井水消

  • 永定门

    北京外城正南门。明嘉靖年间筑。

  • 平乐县

    ①汉平舆县之误。《宋书·州郡志》豫州汝南郡:“平乐令,汉旧县”。清赵翼《廿二史考异》:“疑是平舆之误。”②三国吴甘露元年(265)置,属始安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恭城河西北岸。《元和志》卷37平乐

  • 蓼江市

    即今湖南资兴市北二十四里蓼江畔之蓼江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兴宁县东北有蓼江市。

  • 洛好镇

    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南。《明史·地理志》柳城县: “西有洛好镇巡检司。”

  • 敛州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胡芦泉

    在今甘肃环县西。《宋史·范仲淹传》:天圣年间,“明珠、灭臧劲兵数万,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上言曰: ‘二族道险,不可攻……若北取细腰、胡芦众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

  • 安平侯国

    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东汉永元八年(96)改为平都县。西汉初元元年(前48年)置,治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96年)改为平都县。

  • 乖西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乖西府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后废。永乐元年 (1403) 复置,属贵州都司。清乾隆年间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乖西府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西北。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