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沛县

沛县

①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即今江苏沛县。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南朝宋属沛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徐州。大业初属彭城郡。唐属徐州。金属滕州。蒙古太宗七年(1235)为滕州治,宪宗二年(1252)属滕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丰县。三年(1266)复置,属济州。明初改属徐州。清属徐州府,乾隆四十六年(1781)河决城陷,移治今县西南栖山圩。咸丰元年(1851)河决,城复没,又迁治夏镇(今山东微山县)。十一年(1861)还治今沛县。民国初属江苏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

②南朝宋侨置,为南沛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北周改为石梁县。

③南朝梁侨置(一说北魏置),属北沛郡。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境。后废。


(1)古县名。(1)南朝宋侨置,治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石梁镇。属南沛郡。北周改石梁县。(2)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霍山县境。属岳安郡。北齐废。(2)今县名。在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西岸,与山东省隔湖相望。属徐州市。面积 1349 平方千米。人口119.4万。辖15镇。县人民政府驻沛城镇。秦置沛县,治今址,属泗水郡。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水经注·泗水》:“昔许由隐于沛泽,即是县也。县盖取泽为名。”《元和郡县志》徐州沛县:“取沛泽为县名。”秦末刘邦起义后,沛县父老诛县令,拥刘邦为“沛公”。汉初,沛县属沛郡。隋、唐属徐州。宋因之。金初属邳州,后属滕州。蒙古移滕州来治,州寻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济州,明初还属徐州。清属徐州府。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决口淤没沛城,遂将县城迁往栖山,历时七十年。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于蟠龙集决口,洪水又淤没了建于栖山的沛城;同年将县城迁往夏镇,历时十年。1914年属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1952年先后属山东省台枣专署和滕县专署。1952年底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70年属徐州地区。为开采沛城底下丰富的煤炭资源,1982年6月,县城迁南郊。1983年划归徐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京杭运河、苏北堤河、徐沛河、鹿口河、沿河、杨屯河和大沙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为主。滨湖平原草滩地盛长芦苇,芦苇编织为重要副业。矿产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石和铁。大屯煤矿是全国重要优质煤炭生产基地。有采煤、电力、纺织、农业机械、化学、建材、服装、酿酒、造纸、印刷、皮革等工业。特产鼋汁狗肉。徐沛铁路纵贯县境南北,徐鱼、徐丰公路交叉通过。水路运输有京杭运河。名胜古迹有大风歌碑、吕公墓、樊巷、吕布射戟台、华佗庙、栖山汉墓群和泗水亭公园。


猜你喜欢

  • 夜苴部

    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南八十六里亦佐。明 《寰宇通志》 卷112: “蛮云夜苴,本酋名。” 元代改亦佐县。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富源县东南亦佐。元至元年间废入罗雄州。

  • 绢隘

    亦名绢村隘。为凭祥州三隘之一。在今广西凭祥市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11凭祥州: 绢隘,“《图经》 云: 在州西。其南又有岌口隘,又镇南关旁有南关隘,所谓州有一关三隘也”。

  • 又作成。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东河南范县东南。一说在汶上县西北二十里。《春秋》: 隐公五年(前718),“秋,卫师入郕”。即此。(1)古国名。又作盛、成。姬姓,西周封国。始封之君为周文王子叔武。在今山

  • 青台 (臺) 城

    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六里青台镇。《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讨吴元济,“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淮西青台城。拔之”。即此。

  • 杀狐林

    即杀虎林。在今河北栾城县西北十五里乏马铺。《续通典》作杀狐林。

  • 戏阳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六月,卒于戏阳”。杜注:“魏郡内黄县北有戏阳城。”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

  • 呼兰哈达

    一名灶突山,俗称烟筒山。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清 《满洲实录》 卷2: 明万历十五年 (1587),努尔哈赤 “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东南河二道: 一名嘉哈; 一名硕里加,河中一平山,筑

  • 白兰

    羌族的一支。因境内有白兰山,故名。驻牧地在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南都兰一带。东晋以后,臣属于吐谷浑。北周保定元年(561)遣使朝贡。《宋书·吐谷浑传》:“白兰土出黄金、铜、铁。”唐时为吐蕃所并。

  • 会师广场

    又称红四军建军广场。在今江西宁冈县城龙江河畔。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队伍和湘南农军约万余人在龙江河畔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5月4日在广场中央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和

  • 相原县

    即胡原县。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香沉镇。《旧唐书·地理志》: “南齐置相原县,隋改为临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