沲水
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之沱江。《舆地纪胜》 卷58道州: 沲水,“ 《晏公类要》 云,源从九疑山沲洞出,自江华县女弦潭流经过营道县”。《明史·地理志》 江华县: “东有沲水,源出九疑山之石城、娥皇二峰,下流合于潇水。”
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之沱江。《舆地纪胜》 卷58道州: 沲水,“ 《晏公类要》 云,源从九疑山沲洞出,自江华县女弦潭流经过营道县”。《明史·地理志》 江华县: “东有沲水,源出九疑山之石城、娥皇二峰,下流合于潇水。”
北宋元符二年 (1099) 修筑,属绥德军。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四十余里。《方舆纪要》 卷57米脂县: 暖泉寨 “在县东四十里。宋置。地有温泉,因名”。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筑,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元
即鸿固原。又名杜陵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唐杜佑《通典》卷173京兆万年县:“有少陵原,则汉宣许后陵。”《类编长安志》卷7:少陵原“在今咸阳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山,北至滻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
亦作察地港、撒地港、彻第缸。即今孟加拉国之吉大港。明费信 《星槎胜览》 卷4: 榜葛剌国,“其国海口有港曰察地港,立抽分之所。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遣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清谢清高 《海录》
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亦作藏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叶如是藏文音译,意为“右翼(部)”,其区域东至沙克,
即今湖北黄陂市西南六十五里黄花涝村。清同治 《黄陂县志》 卷2 《乡会》: 有 “黄花涝”。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内,位于华光礁东北方9海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符勒多儿礁。1947年改名玉琢礁。中国渔民因认为是西沙群岛中没有岛和沙洲的第二大环礁,故向称二筐、二塘、二圈。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
即奉天省。治所奉天府 (今辽宁沈阳市)。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版 《大清帝国全图》 作盛京省。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临巢湖。《明史·地理志》 无为州巢县: “西南有焦湖巡检司。”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汉阴县置,属兴安府。治所即今陕西汉阴县。1913年改为汉阴县。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析安康县置,治今陕西省汉阴县。属兴安府。1913年改为县。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舆地纪胜》卷71沅州:紫霄山 “在黔阳”。《方舆纪要》 卷81黔阳县“钩岩山” 条下: “又紫霄山,在县 (治今黔城镇) 北十里。峰峦耸秀,其势凌霄,洞中尝有紫云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