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西县

河西县

①唐武德三年 (620) 析郃阳县置,属西韩州。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夏阳村。乾元三年 (760) 改名夏阳县。同年又改朝邑县为河西县,属河中府。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大历五年(770) 复名朝邑县。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西宗州。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七十三里普淜。贞观十一年 (637)属宗州。后废。

③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降河西州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肇域志》 河西县: “以其地在杞麓湖之西,土人称湖为河,因名河西。” 明、清属临安府。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6年与通海县合并置杞麓县。

④元至元中置,属昆阳州。治所在今云南晋宁县北十二里下方古城。后废入昆阳州。

⑤1946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改长清县置,治赵官镇 (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赵官镇)。以地处黄河西岸而得名。1950年撤销,并入长清县。


(1)古县名。(1)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夏阳村。为西韩州治。乾元三年(760年)改夏阳县。(2)唐乾元三年改朝邑县置,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属同州。大历三年(768年)复改朝邑县。(2)古旧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一作七年)置河西羁縻县,治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普昌河。属西宗羁縻州。贞观十一年(637年)后属宗州羁縻州。天宝中入于南诏。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河西州,二十六年降为县,治今通海县西北西城。属临安路。明、清属临安府。1956年与通海县合并设置杞麓县。以县境杞麓湖得名。(2)旧县名。(1)闽浙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浮梁县西部地区析置。1934年撤销,仍并入浮梁县。(2)山东解放区设。1946年由齐河县黄河以西地区析置。1950年撤销,并入长清县。


猜你喜欢

  • 龙虎石

    原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凉水镇东南图门江边,1940年因修路曾向东北方迁移300米,1985年为加强保护,将石刻和保护亭一并搬迁至珲春市东南珲春大桥东北侧。石高1.40米,宽1.38米。并排阴刻“龙虎”二

  • 尚干 (幹) 里

    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尚干镇。清乾隆十年 (1745) 置永庆巡司于此。

  • 梁信郡

    南朝梁置,属成州。治所在梁信县 (今广东封开县)。隋开皇十年 (590) 废。南朝梁置,治梁信县(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贺江口),属成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封开县一带。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 西古复县

    南朝宋析姑复县西部置,属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西部。南朝梁末废。

  • 荆头川水

    在今甘肃陇西县南之南河。《水经·渭水注》: 荆头川水 “出襄武西南鸟鼠山荆谷,东北径襄武县故城北,……东北流注于渭”。

  • ①西周时蒲国。春秋时灭于晋,为邑。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前666),晋伐骊戎,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 “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

  • 乐安驿

    在今广东阳江市西乐安村。《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乐安驿在“县南九十里,接阳江县界。隆庆五年筑城”。

  • 高城镇

    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四里高城镇。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移出山镇巡司于此,改名高城巡司。(1)在山东省高青县东南部。面积110.4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城,人口1680。高城有

  • 涂溪

    又名涂井河。即今四川忠县东北五十五里之汝溪河。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临江县 “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清一统志 · 忠州》: “涂溪源出梁山县蟠龙山,亦曰蟠龙溪,东南流入州界,经

  • 定难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中和二年 (882) 以夏绥银节度使号为定难军。治所在夏州 (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屡有变化,长期领有夏、绥、银、宥四州之地,相当今陕西长城、清涧河以北、秃尾河以南及内蒙古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