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阴县

河阴县

①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黄河南岸。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 “东径河阴县故城北。又东径九原故城南”。

②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东魏为河阴郡治。隋开皇初属洛州,大业初废入洛阳县。

③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 置,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七十里任庄。会昌三年(843) 改属孟州。金属郑州。元徙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北。明洪武三年 (1370) 徙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清乾隆三十年 (1765) 省入荥泽县。1913年析荥泽县复置,属河南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1年并入广武县。

④辽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阴城镇。以在桑干河之阴,故名。金大定七年(1167) 改为山阴县。

⑤1912年由荥泽县析置,治河阴乡 (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阳县合并,设立广武县。


(1)古县名。(1)西汉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北土城子。属五原郡。东汉末废。(2)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属司州。北魏明帝时废入洛阳县,正始二年(505年)复置。《洛阳伽蓝记》: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尔朱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即此。隋初移治今宜阳县东,大业元年(605年)废入洛阳县。(3)辽置,治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南山阴城。属应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山阴县。(2)古旧县名。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析汜水、荥泽、武陟三县地置,以地当汴河口,便于漕运,管河阴仓。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黄河南岸,属河南府。会昌三年(843年)改属孟州。金、元、明属郑州。元、明时治所屡迁,均在今荥阳市东北一带。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废入荥泽县。1921年析荥泽县于河阴乡复置,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泽县合并,改名广武县。


猜你喜欢

  • 浪穹州

    唐代在浪穹诏地置,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源县大部地。天宝后废。唐初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属姚州。后废。

  • 立将镇

    即今广东新兴县西南天堂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 骆驼堰

    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北百里。《资治通鉴》:唐开元九年 (721),“先是,叛胡潜与党项通谋,攻银城、连谷,据其仓庾。张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大破之。追至骆驼堰”。即此。在今陕西省神木县西北。唐开元九年

  • 新港镇

    ①在今江苏靖江市东北三十里新港,位于夏港入长江处。清光绪 《靖江县志》 名龙潭新港。抗日战争时改名新港镇。②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 西南新港镇。出港即为大江。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通州 (今

  • 牧麻县

    三国蜀改牧靡县置,属建宁郡。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续汉书 · 郡国志》 注引李奇曰: “靡音麻,出升麻。” 南朝梁末废。古县名。三国蜀汉改牧靡县为牧麻县,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境

  • 孔阳县

    西魏改新丰县置,属上庸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元和志》卷21:“因界内孔阳水为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上庸县。古县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新丰县置,治今湖北省竹溪县东南。“因界内孔

  • 又作顾。夏方国。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北。为商汤所灭。《诗经·商颂·长发》: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或说雇即扈,春秋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春秋》: 文公七年 (前620) “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

  • 虾蟆圩镇

    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三十二里曲霞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泰兴县东南有 “虾蟆圩”。1949年改名曲霞镇。

  • 青澳

    即今浙江洞头县北大门岛。《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卢佶闻钱传璙等将至,将水军拒之于青澳”。《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 青澳山在 “府东二百里海中,两山对峙如门,亦名青澳门”。古岛名

  • 梁启超故居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环城镇茶坑村。梁启超 (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领导人之一。故居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为三合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