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泾水

泾水

①即今安徽泾县南之徽河,为青弋江支流。源出徽岭,北流出芜湖入于大江。《汉书·地理志》泾县注: “韦昭曰: 泾水出芜湖。” 《后汉书· 明帝纪》: 永平十三年 (70) 十一月,楚王英迁于泾县,注: “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 《清一统志 · 宁国府一》: 泾水 “在泾县南。源出徽州府绩溪县徽岭山,名曰徽水。北流入旌德县界,受清潭水,又经县南,折至县东北与东溪合,又北经石璧山北,又西十里与抱麟溪合,又北经龙首山,北流入泾县界,名曰泾水。亦谓之藤溪……又北至岩潭与赏溪合”。

②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南。《旧唐书·地理志》 泾南县: “在泾水之南。”

③渭河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宁夏固原县西南六盘山东麓,东南流经甘肃隆德、平凉二县会南源。南源出甘肃泾源县西南大关山,东北流会北源,又东南流经泾川及陕西长武、彬县、淳化、醴泉、泾阳等县,至高陵县入渭。全长九百余里。因泾水清、渭水浊,故有 “泾渭分明” 之说。《尚书·禹贡》: “泾属渭汭。” 《诗经·邶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周礼·职方》: “正西曰雍州,其川泾汭。”


猜你喜欢

  • 丰齐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山茌县置,属临淄郡(后改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集。元和十五年(820)并入长清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山茌县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南。属齐州。元和十五年(

  • 惠济县

    1949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杨忠县改名,治仁风镇 (今山东济阳县东北仁风镇)。1950年5月撤销,并入惠民、济阳、商河三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9年由杨忠县改名。治今济阳县仁风镇。1950年撤销

  • 江南东路

    北宋天禧二年(1018)分江南路东部置,治所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市、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长江以南,安徽江南部分,江西信江流域以北和九江市、瑞昌、德安等县一带。元废。北宋天禧

  • 清池水

    即今陕西商州市北大荆川。《水经·丹水注》: 清池水 “水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于丹水”。

  • 绵阳场

    在今四川绵阳市南。丰谷镇盛产井盐。民国初设场知事。

  • 稍户营子

    即今辽宁义县东北稍户营子满族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义州图: 东北有稍户营。民国 《义县志》 中卷: 稍户营镇 “在城东北七十里第八区。日日为市,人烟稠密,商号殷繁,住户三百余家,商号七

  • 昼锦堂

    在今河南安阳市。《明一统志》 卷28彰德府: 昼锦堂 “在府治北。宋韩琦以宰相判归乡郡,建于居第。欧阳修记,蔡襄书。碑刻尚存”。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南隅。北宋韩琦建,欧阳修曾为之作记。

  • 桐山镇

    清置,属福鼎县。即今福建福鼎县治桐山镇。以镇内有铜山,因名。

  • 三大偏关

    又作三达奔棍、桑达木贡、萨木达博木关。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山扎区普宗乡驻地桑达本贡。为旧日康、卫分界处。清乾隆《西藏志·程站》:“自察木多由类乌齐草地进藏路程”经三大偏关。

  • 拔曳固

    即拔野古。隋、唐时为勅勒 (铁勒) 十五部之。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唐于此建幽陵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