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浑河

浑河

①即今河北永定河。元、明时称浑河。《元史·河渠志》: “浑河,本卢沟水。” 《明史·河渠志五》: 桑干河 “曰卢沟河,亦曰浑河”。

②即小辽水。古称辽水。今辽宁省东部辽河支流浑河。满语称瑚努呼河。《辽史·地理志》 东京辽阳府: “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 浑河发源于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滚马岭,经抚顺、沈阳西南流,至海城市西北三岔河处与太子河汇合,至营口市附近入辽东湾。

③即今吉林西北、内蒙古东北之霍林河。《辽史·圣宗纪》: 太平元年 (1021) “如浑河”。即此。


(1)古水名。即今北京市、河北省境内的永定河。原名卢沟河,元、明以后因河水浑浊,又名浑河。元自麻谷(今北京市石景山北)以下分为两派:一派流至通州(即今北京市通州区)合白河;一派南流至武清县(即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旧武清)东合易水。明以后东派淤塞,南派屡经决徙,或西南流入新城县、雄县,或东出固安县、永清县。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进行整治,疏浚河道,修筑堤防,改道由固安县、永清县之北出三角淀,流至天津县(即今天津市)西沽,定名为永定河。(2)桑干河支流。在山西省北部。源出浑源县恒山北端西麓,西流到怀仁县新桥镇附近入桑干河。长105千米,流域面积2060平方千米。上游建有恒山水库。(3)古称辽水、小辽水。在辽宁省东部。《辽史·地理志》:“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原为辽河支流,1958年将外辽河堵截,使辽河与浑河分成两个独立入海的水系。因水势湍激,泥水混流而得名。今水澄澈,遇涨则浑。源出清原满族自治县东滚马岭,西南流经抚顺、沈阳、辽中等市县,到海城市三岔河附近纳太子河,顺大辽河南流,经大洼县田庄台于营口市附近入辽东湾。长415千米,流域面积2.5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7.9米3/秒。支流有苏子河等。上游河床陡峻,中、下游地势低洼。建有大伙房水库,以拦蓄洪水。


猜你喜欢

  • 中峨眉山

    又名二峨。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元和志》卷31峨眉县:中峨眉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有古穴,初才容人,行数里渐宽。有钟乳穴,穴有蝙蝠,其大如筐”。《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中峨山“在峨眉县南二十里。亚于

  • 五凤溪场

    即今四川金堂县南五同镇。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五凤溪场“去城(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百里”。

  • 永贞县

    ①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升永贞监置,属长乐府。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北宋天禧五年(1021)改名永昌县。②五代南唐改扬子县置,属江都府。治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北宋太平兴国中复名

  • 鸡林国

    即新罗。在今朝鲜境。东汉时,新罗之始林有鸡怪,更名鸡林,因以鸡林为国号。《旧唐书·新罗国传》:龙朔三年(663),“诏以其国为鸡林州都督府,授法敏为鸡林州都督”。

  • 堆噶尔

    即噶大克。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东南噶尔雅沙。清 《西藏图考》 卷2: “阿里宗城一名堆噶尔,今为边商总汇之区。”

  • 两城山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33济宁州:两城山,“《志》云: 以山夹如城而名”。

  • 白龙江

    一名岷江。嘉陵江的支流。源出甘、川边境岷山北侧,东南流经甘肃舟曲、武都、文县,至四川广元市入嘉陵江。《清一统志·阶州一》:羌水,“《旧志》:岷江源出岷州卫分水岭,东南流入阶州,名曰白龙江”。白龙江乃岷

  • 义唐郡

    北齐置,治所在莒县(今山东莒县)。隋开皇初废。北齐改城阳郡置,治莒县(今属山东)。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安丘、高密、胶州等市以南,诸城、莒县、莒南等市县以东地区。隋开皇初废。

  • 津里山

    一名秦履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中。《舆地纪胜》 卷6常州: 津里山 “在太湖中,晋陵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四番志》 作秦履山,云始皇常登此。今山中有祥符寺,重湖叠嶂之间,颇为幽绝”。《清一统志·常州

  • 慈乌戍

    在今山西吉县西。《元和志》 卷12慈州:“州内有慈乌戍,因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41吉州: “慈乌戍在州西,周、齐相争时,置戍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