浛洸司
即含洸。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光镇。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洭浦关”条内: “县西有浛洸巡司,即旧含光县也。扼五山径、大小枫林之冲,皆为要害。”
即含洸。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光镇。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洭浦关”条内: “县西有浛洸巡司,即旧含光县也。扼五山径、大小枫林之冲,皆为要害。”
即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四里南智丘镇。明万历 《保定府志》 卷2束鹿县: 里社有知丘。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西南有南智丘。
在今广东番禺市北端,珠江南派东岸,对岸即官洲。清同治 《番禺县志》 卷18: 墟市有 “官山墟”。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八十里长平山。《方舆胜览》卷55永康军:牡丹平,“自青城之长平山,扪萝而上, 由鸟道三十里许,有平阜数十亩,高树蔽天,春深先花后叶,状如芙渠,香类牡丹”。
在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明史·地理志》 新城县:“西南有巨河镇巡司。”
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馒头山。同书 《营卫志》: 夏捺钵 “在黑山东北三百里” 吐儿山,近馒头山。薛映 《上虏中境界》: “临潢西北 (应作 ‘
即今四川合川市南九塘。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巴县:九塘铺“在县西北一百六十七里”。
①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东起宜昌市西北南津关,西至秭归县香溪口。《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
即悉补野。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旧唐书·吐蕃传》 载吐蕃王室祖先 “遂改姓为窣勃野”。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穷结等县境。
唐贞观九年(635)分大乡县置,属辰州。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元和志》卷30三亭县:“因县西十五里有三亭古城为名。”天授二年(692)属溪州。五代末废。古县名。唐贞观九年(635年)分大乡县置,治今湖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平海镇。辖莆禧千户所。清康熙五年(1666)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平海。属福建都司。辖莆禧千户所。清康熙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