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河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9均州 “曾河” 条下: “又有浪河,在州东南七十里,亦出太和山,东流入汉。”
汉水支流。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东南。源出丹江口市南部红山寺北麓,东北流经白杨坪、浪河镇等,至浪河口入汉水。上、中游分别称盐池河、长滩河,浪河水库以下始称浪河。其中流河店至浪河口长64千米,为丹江口水库回水区。全长151.5千米,流域面积620平方千米。上游流经武当山区,坡陡流急。中游建有浪河水库及电站。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9均州 “曾河” 条下: “又有浪河,在州东南七十里,亦出太和山,东流入汉。”
汉水支流。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东南。源出丹江口市南部红山寺北麓,东北流经白杨坪、浪河镇等,至浪河口入汉水。上、中游分别称盐池河、长滩河,浪河水库以下始称浪河。其中流河店至浪河口长64千米,为丹江口水库回水区。全长151.5千米,流域面积620平方千米。上游流经武当山区,坡陡流急。中游建有浪河水库及电站。
唐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新唐书· 地理志》 会川县: “有泸津关。” 《寰宇记》 卷80 会川县: 泸津关 “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四时多瘴气,三四月间发,人冲之死。非此时中,人
一作迦罗舍佛。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之叻丕一带。《新唐书·南蛮列传》: “又有哥罗舍分、修罗分、甘毕三国贡方物。……哥罗舍分者,在南海南,东堕和罗。”
北宋庆历八年 (1048) 置,治所在定州(政和三年升为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市)。为河北四安抚司路之一。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县北,满城、徐水等县以南,安新县定州镇及高阳、饶阳、武强等县以西,曲阳、新乐、无
在今四川成都市中心展览馆一带。明洪武十一年 (1378),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王,驻成都。洪武十八年 (1385) 始修蜀王府。明末张献忠入主成都,以蜀王府为大西王府。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南,为信江在余干县之别称。《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龙窟河“在余干县南一十五里。源出广信之兴业溪,经此西流入鄱阳湖”。《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余干县:龙窟河在“县西南十五里。安仁县锦江
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二百三十里。《明一统志》卷73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大分水岭“其山高峻,水分二流”。《清一统志·松潘厅》 “小分水岭”条内引《舆程记》:“有大分水岭……有二派:一东南流为江,一西南流为
在今广西灌阳县东北。清有外委戍守。《清史稿·地理志》 灌阳县:“北有巨岩堡汛。”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知徐吾为涂水大夫。”②即今湖北咸宁市淦河及武昌县金水。《水经·江水注》: “涂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西北十四里邬桥镇。清光绪《奉贤县志》卷1:邬家桥市“傍沙冈,与大浦近”。
清同治九年(1870)改阳江直隶州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等市县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清同治五年(1866年)升阳江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