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溪河
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北浪溪河。融江支流。《舆地纪胜》 卷114融州: 浪溪 “在融县东北”。《清一统志·柳州府》: 浪溪江 “在融县东北六十里。一发源永宁州高望山; 一发源义宁县大罗山,西流至县界。又宝江源出怀远县,南流入县界,折而西,与浪溪江并入融江。居民多设木障为陂,以溉田亩”。
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北浪溪河。融江支流。《舆地纪胜》 卷114融州: 浪溪 “在融县东北”。《清一统志·柳州府》: 浪溪江 “在融县东北六十里。一发源永宁州高望山; 一发源义宁县大罗山,西流至县界。又宝江源出怀远县,南流入县界,折而西,与浪溪江并入融江。居民多设木障为陂,以溉田亩”。
即沂海。唐方镇名。元和十四年 (819) 置,治沂州 (今山东临沂市)。领沂、海、兖、密四州。乾宁四年 (897) 改为泰宁军节度使。即“沂海”。
北宋置,属分宜县。在今江西分宜县南石分岭下。古镇名。又称石分市。在今江西省分宜县石分岭下。《元丰九域志》:分宜县有石分镇。
一名赤洪水。即今山西方山、离石县境内之北川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水出离石山北,南流径离石县故城西,……又南出西转径隰城县故城南,……其水西流,注于河也。”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小岩山亦在司(今西山镇)北,与大岩山相连。”
又名五回岭、五虎岭、广昌岭。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与满城县接界。《水经·滱水注》:徐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世谓之广昌岭,岭高四十余里,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达其上岭,故岭有五回之名”。又称广昌岭、青岭
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北周坊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1: 贵溪县西有周坊。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属禄劝州。治所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五里旧县。《元史·地理志》:“掌鸠甸有溪绕其三面,凡数十渡, 故名, 今讹名石旧。”明正德中废入州。古县名。元至元二十六年(1
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甘戛西南。《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卷22: 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6) 四月,“辛丑,上自葫芦苏台察罕诺尔至喀喇芒鼐哈必尔汉驻跸”。
秦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西汉属弘农郡。东汉还属南阳郡。西晋属顺阳郡。西魏为丹水郡治。北周属南乡郡。隋属淅阳郡, 大业十三年(617)省。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淅州。七
东晋安帝时因秦雍流民置,属南秦州。寄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南朝宋改属益州。北周废。东晋安帝时侨置,寄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北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