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安县

海安县

①西晋置,属高兴郡。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后废。

②南朝宋泰始七年 (471) 置,属新平郡。治所即今江苏海安县。南齐属海陵郡。后废。唐景龙二年 (708) 复置,属扬州。开元十年 (722) 又废。

③南朝梁置,属琅邪郡。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北齐废。

④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齐安县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唐武德五年 (622)复名齐安县。

⑤隋大业初改安平县置,属宁越郡。治所即今越南广宁省芒街东南玉山。唐改为安海县。

⑥1943年苏中解放区由泰县、如皋、东台三县析置紫石县,驻海安镇 (即今江苏海安县)。1948年改名海安县。


(1)古县名。(1)西晋置,治今广东省台山市西南。属高兴郡。后废。(2)南朝梁置,治今江苏省灌云县境内。属南兖州。北齐时废。(3)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齐安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恩平市北。属高凉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名齐安县。(4)隋大业初改安平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南。属宁越郡。唐时改安海县。(2)今县名。在江苏省中部、江海平原与里下河平原结合部。属南通市。面积1108平方千米。人口96.5万。辖1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海安镇。因海水经常浸淹农田,取“水不扬波”之意。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置海安县,治今址,属新平郡。南齐永明五年(487年)属海陵郡,后省。唐景龙二年(708年)析海陵县复置海安县。开元十年(722年)又省入海陵县。宋有海安镇。1943年析泰县、如皋、东台部分地区置紫石县,治海安镇。1948年县改今名。1949年属苏北行署泰州专区,1950年改属南通专区。1952年隶江苏省,1983年属南通市。通扬运河、栟茶运河、通榆运河、串场河、如海运河、丁海河等纵横全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豆类、薯类及蚕茧、药材等。为全国商品粮、棉花、蚕茧、生猪、山羊板皮基地县。蚕茧总产量居全省之首。矿产资源有石油、耐火土等。工业有机械、建材、丝绸、纺织、轻工、工艺美术、食品加工等。特产糯米陈酒、真丝服装。204、328国道和海栟等公路及通扬、串场、栟茶、北凌等干线航道经此。古迹有平倭冢记碑、青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旧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猜你喜欢

  • 悦般州都督府

    唐龙朔元年 (661) 于石汗那国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艳城 (今阿富汗东北境斯科扎尔一带,一说即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南迭脑)。8世纪中废。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年)置,治石汗那艳城(今阿

  • 南诏潭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7邓川州: 南诏潭 “在州 (今邓川镇) 西南二十里。广十余亩,三山环匝,其一面峻壁如石墙,潭深莫测,昔人常避兵其中”。

  • 犁壁山

    即今江西万年县西南崎壁峰。《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万年县: 犁壁山 “在县 (今青云镇) 南。四围突起,盘旋如壁,一名挂榜山。正德中,参政吴廷举平姚源贼驻师于此”。

  • 竹谿县

    明成化十二年(1476)置,属郧阳府。治所即今湖北竹溪县。明曹学佺《名胜志》:“以治所在竹溪之北而名。”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 度水

    又名铎水。即今陕西勉县东旧州河。《水经·沔水注》: 度水 “出阳平北山,水有二源: 一曰清检,出佳鳠。一曰浊检,出好鲋……度水南径阳平县故城东,又南径沔阳县故城东,西南流注于汉水”。

  • 玛泥兰卡伦

    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后废。

  • 瑯峤山

    即浪峤南屿。今台湾省南部屏东县恒春半岛。《清一统志·台湾府》: 浪峤南屿 “在凤山县南二百四十里。一名瑯峤山”。

  • 牛心山帐

    辽置,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窦都)岭间行十余里,复北行原阜间,又十余里牛心山帐。牛心山毡帐西南距里河帐八十里。”

  • 杀狐林

    即杀虎林。在今河北栾城县西北十五里乏马铺。《续通典》作杀狐林。

  • 甘北镇

    北宋置,属醴泉县。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里甘河北岸。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甘河北岸。属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