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安镇

海安镇

本海安县,后废为镇。北宋属海陵县,即今江苏海安县。明、清置巡司于此。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改海安县。


(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新通扬运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17.5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人口11万。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置海安县,为县治;后县废。唐太和五年(831年)置海安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置海安镇。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为海安县治。1952年设海安区,1958年改公社,1965年复置镇。1995年田庄、海南、海北三乡并入。产稻、小麦、蔬菜、蚕茧等。有机械、丝织、纺织、建筑、电子、化工、造纸、印刷、酿造、服装等企业。通扬、通榆运河及328、204国道经此。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韩紫石故居,苏北区党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及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等。(2)在浙江省瑞安市东部,东邻海。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所,人口7850。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千户所,名海安所。镇名渊此。1931年置海安镇,1935年为海冈乡,1949年称海安乡,1956年省入场桥乡。1964年为海安公社,1984年复为乡,1993年改置镇。境内大部为水网平原。产稻、糖蔗。为新兴工业城镇,有陶瓷、五金、紧固件、标准件等厂。有公路与温分公路连接。古迹和纪念地有海安所城海阳门、蔡雄纪念馆等。(3)在广东省徐闻县南部,临琼州海峡。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埠,人口8110。港口建于北宋,原名博涨。明改海安,取“海疆安宁”之意。民国时曾建镇。1950年属徐闻县第一区。1958年属附城公社,1961年析置水上公社。1974年改称海安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琼州海峡北岸玄武岩台地区。主产稻、甘蔗、蔬菜。有船舶维修、制砖、石灰等厂。琼雷交通要道。为207国道终点。有渡海轮渡码头。名胜古迹有杏磊古港、石灵寺、响水潭瀑布。


猜你喜欢

  • 弹筝谷

    亦作弹筝峡。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宋书·索虏传》: 元嘉五年 (428),“昌弟赫连定在陇上,吐伐斤乘胜以骑三万讨定,定设伏于陇山弹筝谷破之,斩吐戈斤,尽坑其众”。

  • 广润陂

    在今河北赵县东。《新唐书·地理志》 平棘县:“东二里有广润陂, 引太白渠以注之,东南二十里有毕泓, 皆永徽五年令弓志元开, 以畜泄水利。”

  • 戏阳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六月,卒于戏阳”。杜注:“魏郡内黄县北有戏阳城。”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

  • 恒安镇

    北周废恒州为恒安镇,属朔州。隋属云内县。唐武德六年 (623) 于此置北恒州,七年 (624)州废。

  • 沪渎

    古称吴淞江下游近海处一段为沪渎。所指约当今上海市西旧青浦镇附近的古吴淞江。南朝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寰宇记》卷91引《吴郡记》云:“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谓之沪渎。”后世江身

  • 太坪墟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大坪镇。清光绪《嘉应州志》卷1:“太坪有太坪墟,由乾隆迄今续建有铺户百余间。”

  • 牟郎城

    唐南诏置,属镇西节度。在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以东,伊洛瓦底江东岸的允冒。南诏后期属丽水节度。

  • 缺门山

    一作阙门山。在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径缺门山,山阜之不接者里余,故得是名矣。二壁争高斗耸相乱,西瞻双阜右望如砥。” 《隋书·地理志》 河南郡新安县:“有缺门山。”

  • 余吾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余吾镇。东汉建武七年(31)徙封栎阳侯景丹子尚为余吾侯于此。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屯留县城西北余吾镇。属上党郡。东汉建武时改置余吾侯国。

  • 桃叶 (葉) 山

    又名晋王山。在今江苏六合县南六十里。《资治通鉴》: 隋开皇九年 (589),“晋王广帅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