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涪陵县

涪陵县

①西汉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汉建安六年 (201) 为巴东属国都尉治。三国蜀为涪陵郡治。《三国志·蜀书·张翼传》: 建安末 “为江阳长,徙涪陵令”。即此。西晋永嘉后废。

②即涪城县。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资治通鉴》: 西晋太安二年 (303),荆州刺史孙阜“破德阳,获 (李特) 将寋硕,任臧退屯涪陵”。胡三省注: “此涪陵乃汉广汉郡之涪县,晋梓潼郡之涪城县,非涪陵郡之涪陵。广汉梓潼之涪,今绵州,今人犹谓绵州为涪陵。涪陵郡之涪陵,则今涪州涪陵县也。”

③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汉平县置,属渝州。治所即今四川涪陵市。以涪陵江为名。大业初属巴郡。唐武德元年 (618) 为涪州治。天宝元年 (742)为涪陵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涪州治。南宋咸淳二年 (1266),与州同移于今市东北之三台山。元还今涪陵市,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涪州。1913年改涪州复置,次年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83年改置涪陵市。

④南齐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后废。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属巴郡。东汉先后为巴东属国、涪陵郡治。西晋永嘉后废。(2)古旧县名。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改汉平县置,治今重庆市涪陵区。属巴郡。唐、宋为涪州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入涪州。1913年又改涪州置涪陵县。1983年撤销,改设涪陵市。原属四川省,1997年划归重庆市。


猜你喜欢

  • 八都市

    即今福建宁都市北四十里八都镇。1919年《江西福建明细图》:福建宁都县北有八都。

  • 回村

    在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之女郎山北。即汉之阳丘城。

  • 褚庙冈

    在今江苏宝应县西。《清 一统志·扬州府》: 褚庙冈 “在宝应县西百里。东西六里,南北一里。旧筑大堰于此,以蓄洩白水塘之水”。在今江苏省洪泽县东南。旧有大堰,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曾议修复此堰以蓄泄

  • 红寺堡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同心县北红寺堡。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红寺堡“东南至韦州七十里,西南至鸣沙州七十里。弘治十四年,套虏举众寇固原,往返必经之地。十七年,指挥仇钺伏兵破虏于此。正德二年,

  • 铁镰山

    在今陕西大荔县北。《方舆纪要》 卷54同州大荔县: 铁镰山,“ 《志》 云: 在州北二十五里沮水岸,土具黄、白、赤三色,其形如镰,因名”。

  • 伏宝瑟颠城

    亦作鹤悉那城。唐西域诃达罗支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南加兹尼。龙朔元年(661)为条支都督府治。

  • 朱雀门

    一名大航门。即六朝首都建康城(今江苏南京市)南面城门。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内,秦淮河边。又称大航门。三国吴建。约当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其下有朱雀航。

  • 江浒山镇

    在今江西贵溪县南八十余里。《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江浒山镇“与福建邵武府接界,本朝雍正六年移(贵溪)县丞驻此”。

  • 南埠隘

    在今江西龙南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龙南县: 南埠隘 “在县东南上蒙保。密迩浰头、岑冈,旧称阨塞”。

  • 鹆子洞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北水泉乡瓦房村西南唐山峭壁上。1965—1975年在此发掘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三百余件打制石器、灰烬、烧石、烧骨及披毛犀、羚羊等大批更新世晚期动物化石。为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