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州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般阳府置,属济南府。治所即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般阳府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淄川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等部分地。十二年省州为淄川县。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般阳府置,属济南府。治所即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般阳府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淄川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等部分地。十二年省州为淄川县。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
即今安徽凤台县。本春秋时州来邑。蔡昭侯自新蔡(今河南新蔡县)迁都于此, 称下蔡邑。《春秋》:哀公二年(前493),“蔡迁于州来”。即此。古邑名。本春秋州来邑。在今安徽省凤台县。《左传》哀公二年(前49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甬江河口处。《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四年 (400),孙恩起兵,“寇浃口,入馀姚,破上虞”,胡三省注: “浃口,在今明州定海县。”(浃jiá) 即浃江口。在今浙江省宁波市甬江河口。东晋
元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境。明洪武四年 (1371) 改为长官司。
元置。在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镇东新集城。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贾道铺,正东微北一百一十里韩州、信州。”
在今江西波阳县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鄱阳县:八棱山“在府北六十里。峰峦攒起,高百仞,亘数十里”。
辽世宗时置,属怀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辽史·地理志》 显理县: “本显理府人,太祖伐渤海,俘其王大諲譔,迁民于此。” 故名。金废。古县名。辽世宗时置,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金废。
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南。北宋时麟州曾徙治于此。
①在今山东青岛市北。《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白沙河在县东四十里。源出大劳山,西流亦合淮涉水入海。”②即今山东海阳县西白沙河。《清一统志·登州府》:白沙河“在海阳县西北六十里。源出甕崖头,下流入海”
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北大岘山。《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北魏元澄统军“寇东关、大岘、淮陵、九山……魏人拔关要、颍川、大岘三城”。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大岘山上。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北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