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河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三道河子,为阿什河支流。由头道、二道、三道、四道诸河总汇而成,故名。《清史稿·地理志》 双城府: “东: 阿什河自宾州缘界,合混元河。”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三道河子,为阿什河支流。由头道、二道、三道、四道诸河总汇而成,故名。《清史稿·地理志》 双城府: “东: 阿什河自宾州缘界,合混元河。”
一名上元水。即今湖北竹山县北北星河。《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上庸水”条下:“《志》云,县北三里有北星河。出陕西白河县,合水坪、㟍峪、观音沟诸水南流,合庸水,东注于汉。”
在今广东龙川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龙川县: 塔下堡 “在县西北,水道出江西安定、安远二县界。又有浊溪、高涧诸处,旧皆为哨守处”。
又名九井。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南。《新唐书·五行志三》: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亳州老子祠九井涸复涌”。
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清一统志·茂州》:长平堡“在州北六十里。明初置安抚司,设同知于此。辖凿溪、章贡等寨,后废。改置长平堡。今为松潘叠溪要路”。
亦作武担山、武当山。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北北较场内。明张瀚 《松窗梦语》 卷2西游记:“藩司在城西北,即昭烈建都旧址。所谓武丹山,今在司中。”
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宁路置,属北平布政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寻废。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大宁路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大明镇。属北平布政司。寻废。
亦作西萍蛮夷长官司。明宣德三年(1428)置,属金峒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活龙坪镇。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一带。《水经·漾水注》: “汉水又西南,径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南流入于汉。” 《资治通鉴》: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515),任太洪 “袭破东洛、除口二戍”。除口戍即此。除
在今广东阳东县西。《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罗琴山 “在州西二十里。昔罗含尝携琴游此山,故名。山顶有石如棋盘,云仙人常枰棋于此”。《方舆纪要》 卷101阳江县: 罗琴山在 “县西二十五里。高三百余
1934年伪满置,省会在齐齐哈尔市(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明水、北安、德都、嫩江以西以北地,吉林通榆、大安以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