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丘
①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 宣公十二年 (前597),“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杜注: “清丘,卫地。在今濮阳县东南。”
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 “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二丈五尺。古老传云: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闻汉中有清丘,故遥取为名。”
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春秋》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即此。
①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 宣公十二年 (前597),“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杜注: “清丘,卫地。在今濮阳县东南。”
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 “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二丈五尺。古老传云: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闻汉中有清丘,故遥取为名。”
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春秋》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即此。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九十里盘山村。《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乌石城在县南九十里槃山北,相传南唐时置城,以备吴越处也。”
亦作漓水。即今广西东部之桂江 (漓江)。《汉书·地理志》 零陵县: “又有离水,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 《史记·南越列传》: 元鼎五年 (前112) 灭南越,“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
唐圣历二年 (699) 置,治所在南安县(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和木兰溪两流域及漳州、厦门、同安、金门等市县地。三年(700) 废。久视元年 (700) 复置,移治今泉州市。景云二
在今贵州惠水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清水塘 “水清不涸,溉田数百亩”。(1)村名。在安徽省桐城市东部。属孔城镇。人口1230。因有水质清澈的水塘得名。产稻、油菜籽等。有砖瓦、刺绣等厂
亦作天桥厂。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天桥乡。清置巡司于此。1915年改置县佐。
唐置,为羁縻州,属芳池州都督府。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后废。
即高宛县。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续汉书·郡国志》 作 “高菀县”。
一作巢邑。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一说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史记·吴太伯世家》: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 即此。秦置居巢县。古国、邑名。
①唐武德四年(621)分括苍县置,属括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二十八里平原乡资福村。武德八年(625)废。②唐大历十四年(779)改括苍县置,为处州治。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唐末迁治今丽
即今云南昆明市圆通寺。唐南诏时建。李源道《创修圆通寺记》:“往昔蒙氏窃有此土,……即岩而寺,曰补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