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平县

清平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贝丘县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南康庄南。隋大业末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博州。北宋初属大名府。元丰中河决,徙治明灵砦 (今高唐县西南清平)。元属德州。明属东昌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56年撤销,并入高唐、临清二县。

②明弘治七年 (1494) 改清平长官司置,属麻哈州。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后改属独山州。清康熙七年 (1668) 省入麻哈州。十一年(1672) 复置,属都匀府。1914年改名炉山县。


古旧县名。(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贝丘县置,治今山东省临清市东水城屯村。属清河郡。唐属博州。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徙治明灵寨,即今高唐县西南清平镇。属大名府。元属德州。明、清属东昌府。解放战争期间属冀南解放区。1948年初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萧永智烈士,改名永智县。原属山东省,1949年属平原省,1952年复属山东省。1956年并入临清县和高唐县。(2)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清平长官司,弘治七年(1494年)升为县,治今贵州省凯里市西北清平。属独山州。清康熙七年(1668年)省入麻哈州;十一年复置,属都匀府。1914年因与山东省清平县重名,改名炉山县。


猜你喜欢

  • 五花城

    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五花城在“县东百里, 山海卫治西南。其城连环五座若五花然。相传唐太宗征辽时筑”。

  • 仆射陂

    又名李氏陂、广仁池。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四里。《新唐书·地理志》 郑州管城县:“有仆射陂,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因以为名。天宝六年更名广仁池,禁渔采。”后名城湖,为郑县胜景。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元和郡县

  • 滦州

    辽置,属南京道平州。治所在义丰县 (今河北滦县)。《元史·河渠志》 引宋王曾 《北行录》 云:滦州 “因河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北滦县、滦南、乐亭等县。元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滦

  • 落回县

    亦作洛回县。唐置,属羁縻归化州。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西北古州村南。北宋庆历四年(1044)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北。属始安郡。宋废。

  • 郁 (鬰) 督军山

    又作於都斤山、乌德鞬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名见 《周书》、《隋书》、两 《唐书》之《突厥传》 及其他文献,为突厥、薛延陀、回纥可汗相继建牙之地。突厥文碑作Utukan(Otukan)。《新唐书·突厥传

  • 北随安左郡

    南齐置,属司州。治所在济山县(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梁改为北随郡。

  • 白面砦

    在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义宁县:白面砦“在县西,为诸蛮啸聚处”。

  • 西安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长安、咸宁二县(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周至以东,铜川、韩城以南,镇安、山阳、商南以北地。清时缩小,相当今周至、铜川、渭南、宁陕等县市间地。明、清两

  • 拾万场

    亦名十万里场、百千街。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六十里拾万镇。清光绪十九年 (1893),余栋臣率反洋教义军在此与清军激战。

  • 姑射山

    ①即藐姑射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山海经·东次二经》: “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②在今山西河津市。元皇庆初,河津县徙治姑射山麓,即此。古山名。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