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依前长宝道改置,属湖南省。治长沙县 (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约当今湖南雪峰山以东,汨罗、长沙、浏阳、醴陵以西,洞庭湖、资水以南,城步、新宁、邵阳、邵东、双峰、湘乡、湘潭以北地区和株洲市及其所属
俗名三堡。即今江苏铜山县南三十里三堡镇。清时设把总驻守。
在今湖南常宁县南十里。《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英头山 “山峰尖锐,因名”。
明末清初索伦部城寨,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库兹涅佐沃稍北托罗伊。《清太宗实录》卷51:崇德五年(1640)三月,萨穆什喀等平博穆博果尔叛,“有铎陈、阿撒津、雅克萨、多金四木城人拒敌不降”。即此。咸丰八年(
北魏北境六镇之一。治所初在汉沃野县故城(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一说在今五原县东北乌加河北)。太和十年(486)迁治汉朔方县故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什拉召附近)。正始后又迁黄河北,今内蒙古乌
即北屈。春秋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二十一里。《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前666),晋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言于献公曰: “蒲与二屈,君之疆也。” 指此。同书僖公二年载: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
西晋置,属武平郡。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普安。南齐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越南太原省普安。属武平郡。南朝齐废。
①十六国前燕建熙六年 (365) 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前秦改为豫州。②十六国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 (今河南宜阳县西)。苻坚时移治陕县 (今河南陕县)。灭燕后,又移治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宝应县置,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后改为宝应军。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属楚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寻改为军。
又名姐妹塔。在今海南澄迈县东北美亭乡美榔村。建于宋代。相传乡人陈道叙为思念二女(长女出嫁离家,次女出家为尼) 而建。二塔均立于山池中,间隔20米,俱高五丈余,层檐七极。一为六角,一为四角,全用石雕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