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水

温水

①又名温河。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五十里。《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温河 “源出口外孤石峪,旁有温泉堡,裂头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西曰汤河,东曰张果老河,下流复合,而入于海”。

②即今四川西昌市北七十里热水河。《水经·若水注》: “又有温水, 冬夏常热, 其源可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昔李骧败李流于温水是也。”《元和志》 卷32苏祁县: 温水 “出县东平地二十一里”。

③即今贵州绥阳县西洛安江。《水经· 延江水注》: “ (鄨) 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洪江。

④即今云南东部及贵州、广西间之南盘江。汉至南朝称温水。《汉书·地理志》: 迷水 “东至谈稿入温”,桥水 “东至毋单入温”。“温水东至广郁入郁,过郡二,行五百六十里”。


古水名。(1)即今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之南盘江。《汉书·地理志》牂柯郡镡封县:“温水东至广郁,入郁。”《水经注·温水》:“温水出牂柯夜郎县,东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详“南盘江”。(2)又称温泉穴(《华阳国志·蜀志》)。即今四川省西昌市北热水河。《太平御览》引《华阳国志》:邛都县(今四川西昌市东南)“有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汤鸡豚,下流澡洗,治宿病”。《晋书·王逊传》:“越嶲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嶲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自南秦与汉嘉太守王载共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即此。


猜你喜欢

  • 明安太右联合旗

    简称明太联合旗。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合并设置,驻多恩海拉罕 (即女子部,在今内蒙古正兰旗西北)。1956年改为正蓝旗。旧旗名。1950年合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置,治宝沙岱(今内蒙古正

  • 十里垒

    又作千万垒或十方垒。在今河北赵县南。《元和志》卷17赵州平棘县:“千万垒,县南一里。后汉安帝永初元年,以御史任尚讨羌无功,槛车征还。羌遂入侵河内,赵、魏间百姓相惊。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兵屯孟津,诏魏郡

  • 鸦城

    在今河北南宫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魏博奏败成德兵,拔其固城; 乙丑,又奏拔其鸦城”。胡三省注: “固城、鸦城,当在冀州南宫县界。”

  • 兴京陵

    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帝先世祖陵。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名永陵。见“清永陵”。

  • 西周、春秋小国,妘姓。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春秋》: 昭公十八年 (前 524),“六月,邾人入鄅”。杜注: “鄅国,今琅邪开阳县。”古国名。西周封国,妘姓。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春秋》昭公

  • 寿昌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寿昌军置,治所在武昌县(今湖北鄂州市)。后废。

  • 可咱隆

    即今伊朗德黑兰市南卡泽龙。《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可咱隆”。

  • 兀鲁灰河

    又作兀勒灰河,兀鲁骨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元太祖建国前曾与克烈部王罕激战于此,后为太祖弟合赤温封地。《元史·土土哈传》:“诸王也只里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攻,遣使告急。复从皇孙移师援之,败

  • 元泉

    一作玄泉。在今四川会理县东。《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玄泉“在会川卫城东。泉色稍黑,灌溉山田, 民获其利”。

  • 乐来县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属溱州。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西南。咸亨元年(670)废入荣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