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台

灵台

①西周文王修筑,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接户县界。《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乃舍诸灵台”。即此。《三辅黄图》卷5:“周灵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

②西汉太初四年(前101)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阿房宫南。《三辅黄图》卷5:“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侯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郭延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

③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故雷泽县西南四里。《汉书·地理志》 济阴郡成阳:“有尧冢、灵台。”《水经·瓠子河注》:“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水经注疏》:“守敬按:据后汉《尧母碑》文云,尧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遂以侯伯,恢践帝宫。庆都仙殁,盖葬于兹,欲人莫知,名曰灵台。则灵台,尧母冢也。”

④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元元年(56),“是岁, 初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李贤注引《汉宫阁疏》:“灵台高三丈,十二门。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


(1)古迹名。(1)西周文王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沣河附近。《诗经·大雅》:“经始灵台,经之营之。”(2)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南。西汉永始四年(前13年)筑,本名清台,后改灵台。(3)东汉中元元年(56年)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古洛阳城南。(2)村名。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部、滆湖东岸。属寨桥镇。人口 2000。相传晋郭璞尝在此钓鱼,每日一钓,必得大鱼。晋帝称之为“灵台”。俗称“灵台十八村”。有公路通周围乡镇。


猜你喜欢

  • 凉伞 (繖) 冈

    在今广东阳春市北。《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 凉伞冈 “在县北十里。高五十丈,周数十里。盘旋宛曲,为县主山”。

  • 围道山

    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安肃县:围道山“四面高爽,中央为大谷,豁然平旷,道路围绕其内,故名”。

  • 南五台山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终南山东麓。《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 《旧志》: 南五台山 “在咸宁县南五十里终南山麓,亦曰南五台,延袤十许里,有奇峰五,南山佳丽之处,惟此为最”。因耀县东三里有北五台山,故名此山为

  • 右溪

    在今湖南道县西。唐元祐《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清一统志·永州府一》 引《府志》谓“有汴河池,其水流出,

  • 市西河

    即今浙江平湖市内之平湖塘。《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市西河“在县治西。源自府城东之汉塘,东流五十余里经此,又东入于当湖”。

  • 赤嵌

    ①台湾土著番社名。指今台湾台南市一带。为山胞西拉雅族赤嵌社的译音。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副使曾在此登陆取水。②城名。清顺治十年(1653)荷兰殖民者于今台湾台南市筑普罗文查城,华人

  • 矬李遗址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里矬李村北台地上,伊、洛二水之间。东西500米,南北700米。1975年冬和1976年春,洛阳市博物馆两次进行试掘,发现有墓葬四座,灰坑十多个及房基、水井等。出土器物有石器、玉器、

  • 学士泉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清一统志· 广州府》: 学士泉 “在番禺县北七里。明天顺中,学士黄练谪广州,品其水为岭南第一,因名”。泉水贮白磁碗中,醮墨滴入,黑沉而不散。

  • 野父山

    即冶父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魏书·地形志》: 合州庐江郡潜县 “有野父山”。

  • 蓟州

    唐开元十八年 (730) 置,治所在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寰宇记》 卷70: 蓟州,“取古蓟门关以名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渔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蓟州。辖境相当今天津市蓟县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