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独山

独山

①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北一百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37金州卫 “大黑山” 条下: “卫东北百五十里,有独山,以挺然独秀而名。” 《新唐书·程务挺传》: 太宗征高丽,程名振“攻沙卑城,破独山阵,皆以少击众,号为名将”。即此。

②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独峙五里湖、太湖相通之口。《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无锡县: 独山,“锡山之脉南来,是中断,梁溪经其间入太湖,曰独山门,一名晋陵门。《志》 云,独山之北,与管社山相望,谓之浦岭门; 南与充山对峙,谓之独山门,梁溪经五里湖而西,由二门入太湖,为扼束之地,旧有官军戍守”。

③在今安徽凤阳县东数里。《方舆纪要》 卷21凤阳县 “万岁山” 条下: “又有独山,观星台在其上。”

④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独山镇东。《方舆纪要》卷26六安州 “武陟山” 条下: “又州西七十里有独山,其地平旷,一峰独峙。相传唐末淮南将唐景仁攻庐、寿,曾战于此。”

⑤在今浙江遂昌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4遂昌县: 独山 “在县西 (北) 八十里。溪流环绕其下。一名天马山,又名赤壁山”。

⑥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北。《清一统志·嘉兴府》:独山 “在平湖县东北三十里。上有烽堠。旧置盐场于此。下有独山塘”。

⑦一名独角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寰宇记》卷107饶州鄱阳县: 独角山 “一名独山,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高二十丈。昔有独角兽居此,故名”。《方舆纪要》 卷85作 “独山”。

⑧即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三十里独山。《方舆纪要》 卷33巨野县: 独山 “在县北 (据 《清一统志》 应为东南) 三十里。四野平旷,屹然中起,因名”。

⑨在今河南罗山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0罗山县: 独山 “以突兀挺峙而名”。

⑩在今河南固始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50固始县: 独山 “山高五里。岸然独立”。

(11)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 独山 “亦曰独山岩。巍然特立,周围峭壁不可跻。其南一穴,深三十步,广二十六步,高千寻,可通山巅。寇起,居民缘梯而上,寇不敢犯”。

(12)在今贵州独山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21独山州: 独山 “山尖圆高峻,无他山联属,因名”。州以此名。


村名。在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乌溪江东岸。属蕉滩乡。人口280。以村有独山得名。产稻、甘薯。公路通县城。独山中有小赤壁、栖灵岩、青霞岗、钓鱼台诸景及明建古井、石牌坊和清建南北寨门、寨墙。


猜你喜欢

  • 同安县

    ①西晋太康三年(282)置,属晋安郡。治所即今福建同安县。西晋末废。唐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县南界置大同场。五代闽永隆元年(后晋天福四年,939)复置同安县,属泉州。元属泉州路。明、清属泉州府。1

  • 嘉陵县

    ①唐置,属都金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咸安一带。后废。②1933年8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元坝场(今四川广元市东南元坝镇)。1935年4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广元县析置,以境内嘉陵江

  • 石盆渡

    在今浙江奉化市东象山港沿岸。《方舆纪要》卷92奉化县:石盆渡在“县东七十里。滨海诸支港所经,路达象山县”。

  • 南襄郡

    南齐置,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西魏改置南襄阳郡。南朝齐置,治新安县(今湖北省南漳县境),属雍州。辖境约今湖北省南漳县一带。西魏改置南襄阳郡。

  • 猗朵山

    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清一统志·武定州》: 猗朵山 “在州西北。有泉下流为南甸河”。

  • 长宁郡

    ①东晋安帝时侨置,属荆州。治所在长宁县(今湖北荆门市西北三十里)。辖境约当今湖北荆门市及南漳县东南部。南朝宋明帝时改为永宁郡。②北齐置,属北朔州。治所在长宁县(今山西神池县境)。隋开皇初废。(1)东晋

  • 日南郡

    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西捲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水经·温水注》:“区粟建八尺表, 日影度南八寸, 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

  • 虎耳山

    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鸭绿江畔虎耳山。民国 《奉天通志》 卷81 安东县: 虎耳山“突兀江畔,双峰矗峙,恰如伏虎,故名”。为边防要地。

  • 深井墟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深井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新宁县 (今台山市) 西南有深井墟。

  • 永平寨

    ①北宋置,属延安府延川县。即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②北宋置,属邕州。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南禄平。元以后废。③即今福建武平县北永平。《方舆纪要》卷98武平县“象洞寨”条下:“又永平砦,在县北六十余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