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狮子山

狮子山

①即卢龙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兴中门内。《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上元县: 狮子山在 “府西北二十里,亦曰卢龙山,…… 《志》 云: 山在城西北隅,周四十二里,西临大江。明初陈友谅趣建康,太祖亲总大军驻狮子山”。

②即岝㟧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 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岝㟧山 “在吴县西南一十五里。《图经》 云: ‘形如师子’,今以此名山也”。

③今江苏徐州市东郊狮子山乡狮子山。1984年12月在山西侧砖瓦厂采土坑内发现汉兵马俑,随即由徐州博物馆发掘。仅一号坑前段即出土陶俑五百余,后段因遭破坏,残存陶俑约五百; 二号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八百余,后段因遭受破坏,残存四百余件。三号坑尚未发掘。四号坑存俑仅十余件,且多破坏。此兵马俑群应附属于一大型墓葬,墓主人可能是汉楚王之一。1985年建立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④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4宣平县: 狮子山 “在县 (治今柳城镇) 北四十里。有苦头岭,出武义之便道也”。

⑤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清一统志·荆州府》:狮子山 “在监利县东南一百十里。上有轩辕井。相传黄帝张乐洞庭。即此”。

⑥在今广东开平市北。《清一统志·肇庆府》“梁金山” 条下: “北曰狮子山,以象形得名。东去新会县八十里,左有云虬峰,右为五坑径,前有大神岭,右州冈,其下沃壤,延袤七八十里,南接新宁,止间一水,北出岭西仅数十里,为一方险要之冲。明成化中佥事陶鲁于山径中立营,开堑数百丈,以御西寇。”

⑦在今广东曲江县 (马坝镇)。“马坝人” 化石发现于此。

⑧亦名狮山。在今广西靖西县南。《清一统志·镇安府》: 狮子山 “在归顺州南二里。其形如狮,横卧江心,二水分流其旁,为一州锁水之胜”。

⑨在今四川古蔺县东南狮龙乡狮子岩。《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安抚司: 狮子山 “在司东南。天启初,永宁逋贼奢崇明借兵水西,安邦彦遣兵过赤水河到狮子山。山盖在赤水河北也”。

⑩在今贵州贵阳市城西。《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狮子山 “在府城西。土山戴石,状如狮子。明初傅友德南征,驻兵于此。又城东亦有狮子山,城南里许亦有之”。

(11)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河坝场旁。《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葛彰葛商司: 狮子山 “在司治 (今河坝场) 旁。有二山皆高耸”。

(12)在今云南武定县西郊。元代以来称狮子山。《方舆纪要》 卷116和曲州: 狮子山在 “城西五里。高千余仞,顶平旷,有石岩状如狮子。中藏深谷,可容万人。又有泉自山岩喷出,潴为小池。郡郭群山错立,此为最胜”。


(1)在湖北省大冶市铜山口镇。分雌、雄二山。为铜矿所在地、省内大型采矿地之一。(2)又称狮山。在云南省武定县城西南。因山状如狮,故名。山势险峻,风景秀丽。最高点海拔2400米。山上的正续寺,建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明、清时曾多次扩建、重建。全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大小宫殿楼阁百余间,塑像90多尊。相传明永乐元年(1403年)惠帝朱允炆避难入滇,在此为僧。殿前南边有一棵挺拔的孔雀杉,传为惠帝所植。藏经楼下塑惠帝像。寺后有石级可登凭虚阁。在此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云海翻腾,有凭虚凌空之感。(3)在云南省丘北县境。海拔1400米。属岩溶峰林地貌,风景优美。山上有彩云洞,洞内发现崖画两组,一组以黑色绘武士数人,另一组为赤铁矿粉绘制人形飞鸟图案,手臂、头部绘羽状纹饰,另有人、树、太阳等形象。从崖画图腾看,古代可能居住过崇拜鸟图腾的居民。(4)又称干木山、孤山。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之间。以山形似昂首蹲伏雄狮,故名,属云岭支脉。由石灰岩等构成。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6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3754.7米。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及混交林。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虫草等药材。每逢春节,纳西、普米族有赛马集会。南麓濒临泸沽湖,风光秀丽。(5)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北端。海拔495米。崖高坡陡,地势险峻。其上半部为岩石结构,其中一面是悬崖绝壁,站在山顶,南边九龙半岛、北边沙田一带景色尽收眼底。


猜你喜欢

  • 瑚尔哈河

    唐作忽汗水。金作活罗海川。元作胡里改江。明作忽尔海河。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清一统志 ·吉林一》: 瑚尔哈河 “在宁古塔城东南。上流自勒富善河北流,折东会诸水为一,又折东北,会毕尔腾湖

  • 完水

    又名望建河。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为中俄界河。《魏书·乌洛侯传》:乌洛侯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省黑

  • 散毛关

    一名师壁洞。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2散毛宣抚司: 散毛关 “在司南,亦曰散毛路口,本名师壁洞。……今改为散毛关”。

  • 隐遁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安波沙洲北约32海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斯塔格司滩。1947年改名隐遁暗沙。

  • 计筹山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寰宇记》卷94武康县:“计筹山在县(治今武康镇)东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计筹山,昔越大夫计然多才智,筹算于此山。按其地与余杭县分界,今俗谓之界头山,盖筹、头声相应也。”

  • 龙津站

    元置,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龙津。元置,在今江西省余干县南。属余干州。

  • 云门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涧延流,尽泉石之好。”《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云门山“在会稽南三十一里。有雍熙寺,为州之伟

  • 南武阳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即今山东平邑县。以东郡有武阳县,故加南。东汉改为南武阳侯国,后改为县。南朝宋改武阳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平邑县。属泰山郡。南朝宋改为武阳县。

  • 上砦驿

    清乾隆二十年(1755)置,在今贵州盘县东北。

  • 羊苴咩城

    又作阳苴咩城。简称苴咩城。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迁都于此后筑城。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旧大理。此后先后为南诏、大理国都。羊,又作阳(《旧唐书·南蛮传》)。又简称苴咩城(《蛮书》)。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