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州
唐永徽元年 (650) 以突厥车鼻可汗属部葛逻禄右厢部落置,为都督府,隶瀚海都护府。显庆三年 (658) 改为州,改属燕然都护府。地在今蒙古国西境,杭爱山之西,阿尔泰山东北。总章二年(669) 属安北都护府。后废。
唐羁縻州。显庆三年(658年)改狼山都督府置。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其部落徙于河套内地复置州。开元初隶安北都护府。安史之乱后废。
唐永徽元年 (650) 以突厥车鼻可汗属部葛逻禄右厢部落置,为都督府,隶瀚海都护府。显庆三年 (658) 改为州,改属燕然都护府。地在今蒙古国西境,杭爱山之西,阿尔泰山东北。总章二年(669) 属安北都护府。后废。
唐羁縻州。显庆三年(658年)改狼山都督府置。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其部落徙于河套内地复置州。开元初隶安北都护府。安史之乱后废。
又作西白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和喀喇沁旗境之锡伯河。《清一统志·喀喇沁部》: 西白河 “ (喀喇沁) 右翼郡王所驻。源出卯金插汉拖罗海山,东北流入翁牛特右翼界”,会獐河 (西尔哈河),入英金河。
一作英氏。夏代封国。偃姓。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 夏本纪》: 禹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齐人为徐伐英氏”。春秋时为楚所灭。古国名。夏封国,偃姓。又作英氏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清一统志·广平府二》:市桥“在邯郸县西门外。相传战国时赵王建,下有铁牛、铁柱,商旅辏集于上”。②即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清移沙湾巡司驻此。1945年后为番禺县治。③在今广东东莞
1913年改巴燕戎格厅置,后属甘肃西宁道。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1928年改名巴燕县。旧县名。1913年由巴燕戎格厅改置,治巴燕戎(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1928年更名巴燕
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允州置,治所在新会县(今广东新会市北)。《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新会县:冈州“以地有金冈以名州”。辖境相当今广东新会市境。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贞观十三年(639
①在今山西榆社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3榆社县: “顶山在县西北八十里,峰峦特起,冠于群山。”②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长宁县: 顶山在 “县东南五十里,接闽广之交。双峰耸翠,
即汉长安城宣平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青口村西侧。王莽时改名春王门。《汉书· 翟方进传》: “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 师古注:“春王,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也。本名宣平门,莽更改焉。”
①唐广明中置,属建昌县。在今江西靖安县。五代杨吴乾贞二年 (928) 改为靖安场。南唐升元元年 (937) 升为靖安县。②本名龙安镇。又称静安镇、龙湾镇。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史· 高宗纪》: 南宋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六十九里汝南埠镇。《清史稿·地理志》 汝宁府正阳县:“汝南埠,通判驻。”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境。《元和志》卷32卫山县:七顷山“一名落目山,此路山岩峻阻,平地唯有七顷,因呼为七顷山”。隋翼针县城在山下,称七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