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登高山

登高山

①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隅。《方舆胜览》卷13漳州: 登高山“在州治之西二里”。《清一统志·漳州府》 引 《府志》: 登高山 “脉自天宝山来,蜿蜒起伏三十余里,至郡城西北一峰耸拔,名曰望高山,其南麓为登高山,原名紫芝山,郡城绕焉”。

②一作壶山。在今福建建瓯市北。《寰宇记》 卷101建州建安县: 登高山,“ 《续齐谐记》 云,费长房语桓景曰: 君家当有厄,可于九月九日举家登山,饮菊花酒则免之”。指此。

③即熙春山。在今福建邵武市区西北隅。《方舆胜览》 卷10邵武军: 登高山 “在郡西。嵯峨耸峙,下瞰城市,为邦人岁时游观之地”。《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 登高山 “在城西,一名熙春山”。

④一名龙山。又名狮山。在今江西奉新县城北。《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登高山 “在奉新县之北百余步。其巅坦然,旧为射圃,下视民居,千甍隐然”。《方舆纪要》 卷84南昌府奉新县: 登高山在 “县治北。一名龙山,……每九日士女登高于此山。北有井曰冯井,井上有墙,延袤数百尺。俗呼仓城,汉时冯氏仓场故址也”。

⑤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三十里。《明一统志》 卷82廉州府: 登高山 “在石康县 (今石康镇) 治东。每遇重九,士民登眺于此”。

⑥又名东山。在今四川宜宾市东二里长江东岸。南宋咸淳三年 (1243),叙州及宜宾县尝徙治于此。《方舆纪要》 卷70叙州府宜宾县: 登高山在 “府治东二里大江东岸,险固可凭。宋咸淳中,移郡治此。遗址犹存”。


猜你喜欢

  • 个罗国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吉打及其北部地区。《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军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硖……又西出硖,三日至葛葛僧祇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其北岸则个罗国。个

  • 梅里

    又作梅李、蕃离。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梅村。相传周太王长子泰伯筑城,自号句吴。故又称泰伯城。自泰伯至寿梦皆都于此。公元前560年诸樊迁都于吴 (今苏州市)。又作梅李、蕃里、泰伯城、吴城。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滨

  • 赤津岭

    在今浙江遂昌县北与龙游县接界处。《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赤津岭“在县北六十里。岭高险,下临溪流,为北达龙游之道”。明正统设置赤津岭寨以防守。

  • 彰武台 (臺) 门

    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新民市西北彰武台门。《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彰武台边门 “在广宁县北,东至开原县发库门一百二十里,西至白土厂边门一百六十二里,有章京驻防”。

  • 乌拉桂河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乌河,为洮儿河之归流河支流。清光绪《皇朝中外一统舆图》作乌拉桂河。

  • 菱花池

    在今河南省镇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1镇平县: “菱花池在县西南。俗名天池。广五丈余。有菱芡、蒲鱼之利。”

  • 福善山

    在今江西南丰县西南。《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福善山 “在南丰县西南五十里。峻嶒高峻,与军山并峙。产茶最佳”。

  • 卯照

    即今云南泸水县北二十里卯照。清乾隆时设土千总驻守。傈僳语“卯”为地方,“照”为“来照”的缩音,即手心窝。因地似手掌心而得名。

  • 穷独山

    又名马头山。在今河北易县北二十里马头。《水经·易水注》:濡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即此。

  • 曾十堡

    清以明曾迟堡改名,属铁岭县。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增盛堡。《清一统志· 奉天府二》 “唐王营堡” 条下: “曾十堡在 (铁岭) 县西二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