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堤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唐长庆二年(822)刺史白居易浚湖时筑。雍正《西湖志》卷7:白公堤在“钱塘门外石函桥北至余杭门”。故址当今环城西路。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唐长庆二年(822)刺史白居易浚湖时筑。雍正《西湖志》卷7:白公堤在“钱塘门外石函桥北至余杭门”。故址当今环城西路。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南沙镇境。清宣统《东莞县志》 卷5: “南沙西北有小虎山,东北有大虎山,东有上下横档山,东南有龙穴山,皆四面环海。”又同治 《广东图说》 卷4东莞县: 南沙山 “粤海门户,夙称天险,
在今湖南宜章县西南二里。南宋宜章令吴镒《蒙艮二岩记》取《易经》“艮”之义,谓“两岩兼重,艮之象也;动静惟时, 艮之义也”, 因名艮岩。《清一统志·郴州》:艮岩“在宜章县南二里。有水自岩涌出,其深不测,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南二十四里舟溪乡。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凯里市西北。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
1934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县西部析置,治所在四都(今福建长汀县西南四都乡)。以在长汀县(旧为汀州府治)之西而得名。1934年10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4年5月由长汀县西部析置,
①即今湖南益阳市东兰溪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竹头市”条下:“又兰溪市,在(益阳)县南(按,应为东)二十里。”②1949年解放后由兰溪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浙江兰溪市。1950年撤销,并入兰溪县。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置,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北五通镇。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
一名太庙山。在今浙江临安县城东北。《元丰九域志》卷5:杭州临安县有“安国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一》:安国山“为县治主山,钱镠建城于此”。山南麓有吴越武肃王钱镠墓。
在今湖北鄂州市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大小回“在武昌樊口者曰大回,元结诗所谓回中鱼好游者是也。在钓台下者曰小回,元结诗所谓回中浪不恶是也”。
即今四川富顺县北一百里庙坝镇。民国《富顺县志》 卷3: 庙坝场 “东距县一百里。东连隆邑,北接内江,东北极边,悬为一角”。
在今西藏拉萨城西清 《西藏图考》 卷5: 疏日冈 “在布达拉西七里许,乃达赖、班禅往来停骖、饮茶处,亦名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