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水江

白水江

①即今四川广元市西之白龙江,为嘉陵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广汉郡甸氐道:“白水出徼外,东至葭明入汉”。《水经·漾水注》:“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东南于吐费城南,东南流注汉水。”《元史·宪宗纪》:八年(1258),“帝渡嘉陵江,至白水江,命(汪)田哥造浮桥以济”。即此。

②又称白江、八匡河。在今云南镇雄县西北。元代以来称白水江。《明史·地理志》镇雄府:“又西有白水,亦曰八匡河。源出乌撒界,流经此,境内诸川俱流入焉,下流至叙州府入大江。”

③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21永宁州慕役司:白水江在“司(治今花江镇)西北三十里驿道侧。自安庄卫西南流经此。……《志》云,白水河自高崖下注,长数十丈,飞沫如雨,凡二三里,瀑布之大者,无逾于此。其下流注于盘江”。

④即故道水。经陕西略阳县北白水江镇为白水江。《明史·地理志》 略阳县:“又西有白水江。”即此水。


曾名文县河。白龙江支流。在四川省北部与甘肃省南部。北源黑河出四川省九寨沟县喇嘛岭,与南源白河汇合后始称白水江,流经甘肃省文县,于碧口注入白龙江。长287千米,流域面积 8316 平方千米。支流有马连河、马峪河等。夏多滑坡及泥石流。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参见“羌水”。


猜你喜欢

  • 朵里伯真

    在今蒙古国西南车车尔勒格东鄂尔浑河上源两河会合处。《元史·明宗纪》:天历二年(1239),帝和世㻋,正月“即位于和宁之北。……五月丁已朔,次朵里伯真之地。……庚辰,次斡耳罕水(今鄂尔浑河

  • 大获城

    南宋绍定中筑,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三十里王渡镇大获山上。《宋史·余玠传》:“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阆州于此。《元史·杨大渊传》:“岁戊午,宪宗兵至阆州之大获城。”即此。据《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载

  • 珠尔特依卡伦

    清雍正五年 (1727) 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之九卡屯村。

  • 定羌城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改河诺城置,属河州。即今甘肃广河县 (太子寺)。元升为定羌县。

  • 明安旗

    1936年日伪由牛羊牧群改置,驻海伊尔很额尔格。1949年与太仆寺右旗合并,改设明安太右联合旗 (简称明太联合旗)。旧旗名。1950年2月以明安牧群改置,治宝沙岱(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同年12月与太

  • 芭蕉溪

    在今四川沐川县南。为中都河上源之一。《方舆纪要》卷73沐川长官司:芭蕉溪在“司东四十里。源出隆马山……入于马湖江”。《清一统志·叙州府一》:芭蕉溪“在屏山县西,雷波厅北,沐川司南界。源出隆马山阴,流入

  • 卢番长官司

    明洪武六年(1373)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北五里。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以后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

  •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简称陕西行都司。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治所在庄浪卫 (今甘肃永登县)。二十六年 (1393) 移治甘州城 (今甘肃张掖市)。辖境约当今甘肃黄河以南及青海湟水流域。清雍正二年(1724) 废。

  • 合水墟

    即今广东高明市西南合水镇,西接高要市界。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明县有合水墟。

  • 来苏县

    ①唐置,为夷宾羁縻州治。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旧唐书·地理志》:神龙初,夷宾州“自徐州还寄良乡之古广阳城,为县”。后废。②辽置,为苏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金皇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