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山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明嘉靖《池州府志》卷1:白象山“在县后数十步,为邑治之主。其形肖象。傍有蜕龙洞。深广各数丈许,相传龙蜕于此”。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明嘉靖《池州府志》卷1:白象山“在县后数十步,为邑治之主。其形肖象。傍有蜕龙洞。深广各数丈许,相传龙蜕于此”。
北宋置,属蒲江县。在今四川蒲江县南八里金釜山下。《寰宇记》 卷75蒲江县: 金釜井,“金釜等八井,见岁出课盐六万三千斤”。
北宋熙宁元年 (1068) 改擦珠堡置,属秦州。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熙宁五年(1072) 割隶通远军,改为通渭砦。
在今湖北当阳市东。《方舆纪要》卷77当阳县“方山”条下:“县东十里有许由山。山顶平旷,沮水与玉泉山水会于其前,有泉曰洗耳溪。”即“箕山(2)”。
在今河南新密市城西南十二里绥水南岸台地上。1960—1961年发掘。东西两墓并列,土冢相连,结构相似,均用砖石筑成,墓室庞大。西墓画像石刻丰富,雕刻有迎宾、庖厨、烹饪、宴饮等图像。东墓墙壁和券顶用红、
亦名桂山镇。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镇。《明史·地理志》 翁源县: “东有桂丫山巡检司,初治茶园铺,后迁南浦。”
即今江苏高邮市。《舆地纪胜》 卷43高邮军: 秦邮,“ 《高邮志》 曰,一名秦邮”。
在今贵州贵定县南。《方舆纪要》 卷123新添卫: 翁黄河 “在翁黄山下 (按: 山在把平寨长官司北十五里)。……流入瓮城河”。
即今河南渑池县西英豪镇。该站有陇海铁路支线通矿区。村名。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北部。属和乐镇。人口760。相传明代谢、李、蔡、刘等姓相继迁此定居,形成村庄。因盼出英豪而名。以渔业为主,产稻、甘薯。有对虾养殖
唐贞观中置,属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西北。北宋废。古县名。唐贞观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西北。属芝州。北宋废。
春秋鄀国都城,后入楚。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即此。《汉书· 地理志》 弘农郡丹水县: “密阳乡,故商密也。”古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