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光县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宋初复为益昌县。
古县名。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利州。北宋初复改益昌县。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宋初复为益昌县。
古县名。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利州。北宋初复改益昌县。
清置,属长治县。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西火镇。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移县丞驻此。民国设县佐。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南端。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西火,人口 5880。古名西湖,后因炼铁业
又作墪墪。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北岸。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墪墪河口处有 “墪墪噶山”。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江南岸,
在今湖北天门市南。《尚书·禹贡》:“过三澨,至于大别。”《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三澨水在“县南三十里。出京山县西七十里之磨石山,流入县界,东注于蒿台湖。或以为即《禹贡》之三澨也,亦曰三汊口”。
唐贞观四年(630)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八年(634)改为盖州。
即今云南广南县西珠琳镇。清代设汛。1930年改今名。
①一名申浦。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其水东入无锡五泻河,西入武进戚墅堰,合于三山石堰。北流入大江。《宋史·河渠志七》 常州水:“隆兴二年,常州守臣刘唐稽言:‘申、利二港,上自运河发源,经营回复,至下流析为二
西汉初元四年 (前45),改封舂陵侯仁于蔡阳县白水乡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东汉建武六年 (30) 改为章陵县。西汉元朔五年(前124年)置,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北。初元四年(前45年)移治
在今山东肥城市南。《后汉书·章帝纪》李贤注引《东观记》载:元和二年(85),“凤凰见肥城句窳亭槐树上”。《方舆纪要》卷31:“今县南四十里有凤凰山,即其地也。”
1914年以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地置,属川边道。治所即今四川丹巴县。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正释·七十九·西康三十六县名义》:丹巴“包括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与明正土司属鲁密二十四村,及旧屯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属茶陵卫。即今湖南蓝山县西南二十里所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治今湖南省蓝山县南所城。属茶陵卫。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