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渡
在今云南盐津县南郊老街。清属大关厅,于此置巡司。1913年于此置盐井渡行政委员,1917年改设盐津县。1931年迁今盐津县。
在今云南盐津县南郊老街。清属大关厅,于此置巡司。1913年于此置盐井渡行政委员,1917年改设盐津县。1931年迁今盐津县。
又名罕山、黑山。即今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明沈榜 《宛署杂记》 卷4: 韩家山 “在(宛平) 县西三十余里。山阴有汉韩延寿墓,故名”。
即乐都水。今青海东部湟水。《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南左翼末旗: “博罗充克克河……即古湟水,一名洛都水者也。”
隋开皇三年 (583) 置,属资中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元和志》 卷33威远县: “本汉资中县地,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以招抚生僚,十一年改戍为县,属资州。”
在今江苏涟水县西十五里。《宋史·河渠志六》:“开修楚州支家河,导涟水与淮通。”《方舆纪要》卷22安东县:支家河“其上流为县西北七十里之古寨河,经县西北十五里,为成子河。又南为支家河,南入于淮”。
即今青海兴海县西南与玛多县交界之苦海。《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多罗池“在西海西南三百五十余里。周一百五十余里”。
又作大磘湾。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满州乡九棚村东北。连横《台湾通史·疆域志》 恒春县:“自治东越射麻里、万里,得高士佛而至八瑶湾。”
①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西晋左思《蜀都赋》:“出彭门之阙。”刘逵注:“岷山都安县,有两山相对立如阙,号曰彭门。扬雄《蜀都赋》曰:‘彭门鸿屼。’”《元和志》卷31导江县:“灌口山西岭有天彭阙,亦曰天彭门
即安国。国都在阿滥谧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捕喝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 “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
即汾隰。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汾水流域。《史记·晋世家》:哀侯八年(前710),陉廷与曲沃武谋,九年,“伐晋于汾旁”。
五代晋改良原县置,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后周复为良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