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路
元改真定府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定州、阜平以南,饶阳、武强、武邑、枣强以西 (安国、深泽、辛集、井陉除外),南宫、隆尧、临城以北地区。明复名真定府。
元改真定府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阜平、灵寿、鹿泉、正定、新乐、定州、无极、晋州、藁城、栾城、赵县、宁晋、柏乡、临城、元氏、赞皇等县市地。明洪武初复为真定府。
元改真定府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定州、阜平以南,饶阳、武强、武邑、枣强以西 (安国、深泽、辛集、井陉除外),南宫、隆尧、临城以北地区。明复名真定府。
元改真定府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阜平、灵寿、鹿泉、正定、新乐、定州、无极、晋州、藁城、栾城、赵县、宁晋、柏乡、临城、元氏、赞皇等县市地。明洪武初复为真定府。
亦作悒怛。 古西域国名。 公元5世纪中叶,游牧部族哒人击败波斯、贵霜王朝。 建都拔底延城(今阿富汗北部伐济腊巴德)。 《魏书·西域传》: 哒国 “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向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红原县境。后废。
1927年析登封、洛阳、临汝、伊阳四县地置,属河南省。治所在白沙镇(今河南伊川县东二十二里白沙乡)。1932废入伊川县。旧县名。1929年由洛阳县巽区大部,登封县之吕店、余四二里,临汝县之梁家河、南卫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倒湖在 “县东北百三十里,与祁门县接界。又东北百十里即祁门县也。湖当往来经行之道”。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 “阴隆江堡” 条下: 都溶堡 “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一名慈涧镇。即今河南新安县东南磁涧镇。《元和志》 卷5河南府新安县: 慈涧故镇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武帝保定六年置。武德三年讨王世充,前军镇此,太宗以轻骑击破之,充拔镇归于东都”。《清一统志 · 河南
一名车道岘。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南七十里,接定西县界。悬崖绝壁,仅通一路。《明通鉴》:洪武三年(1370),“大将军(徐)达师自潼关出西道,元库库退屯车道岘”。即此。
即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太原郡广武县: “ [句注]、贾屋在北。”师古曰: “贾屋山,即 《史记》 所云 ‘赵襄子北登夏屋’ 者。”古山名。又称夏屋山、夏壶山、贾母山。在今山西省
元太祖斡耳朵之 一,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克鲁伦河上游西加卢土因拜申格。《元史·太祖纪》: 二十二年 (1227) 七月,“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据 《史集》,元太祖实死于宁夏六盘山,灵柩运回漠北斡耳朵
①商、周时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 “新荒命伐蜀。”②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春秋》: 成公二年 (前589),“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又 《左传》: 宣公十八年 (前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