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真觉寺

真觉寺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存石塔。

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二十里天台山中。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圆寂于此。寺中有智者大师肉身塔。

③在今浙江新昌县东沃洲山上。《清一统志·绍兴府》: 真觉寺 “在新昌县东沃洲山。晋时僧竺潜支遁道场”。唐白居易有 《真觉寺记》。


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沃洲山上。唐白居易有《真觉寺记》。


猜你喜欢

  • 东莞县

    ①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即今山东沂水县。元朔二年(前127)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即此。东汉建安初为东莞郡治。西晋属东莞郡。东晋移治东莞郡故城(今沂水县东北城子)。南朝宋移今莒县。隋开皇初改为东安县

  • 克度里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克度乡。元置雍郎、客都等处长官司。明洪武中废司,分为上、下克度二里。清废。“克度”系布依语音译,意为蜂王坡。明洪武中废雍郎客都等处长官司为克度里,即今贵州省平塘县西南克度镇。属贵阳府

  • 北雉县

    北魏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后改属北淯郡。西魏为雉阳郡治。隋初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初属南阳郡,后改属北淯郡。西魏为雉阳郡治。隋初废。

  • 蒜岭驿

    明洪武间改蒜岭站置,属福清县。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蒜岭。驿以岭为名。

  • 五沟镇

    一名五沟营。即今河南西平县东北二十八里五沟营镇。旧属郾城县。《清一统志·许州》:五沟镇“在郾城县东南五十里”。在安徽省濉溪县南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五沟,人口 2500。镇

  • 药 (藥) 师崖石刻

    在今四川大邑县西凤凰山凤凰禅院背后。《清一统志·邛州》: 凤凰山 “在大邑县西八十里。有药师岩、虎擘泉、骑鲸柏诸胜”。药师崖石刻始凿于唐开成二年 (837),其后五代、宋、元、清均曾增刻。石刻全长15

  • 三澨水

    在今湖北天门市南。《尚书·禹贡》:“过三澨,至于大别。”《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三澨水在“县南三十里。出京山县西七十里之磨石山,流入县界,东注于蒿台湖。或以为即《禹贡》之三澨也,亦曰三汊口”。

  • 高菀县

    即高宛县。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续汉书·郡国志》 作 “高菀县”。

  • 嵑山

    俗名茅山。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四十里靠山集北。清 《日下旧闻考》 卷 142 引 《平谷县志》 曰: “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峰峦峭峻,林谷深邃。有双泉寺,金明昌中建。” 今寺已不存。旧址有 “大金明昌

  • 桐柏县

    隋开皇初改淮安县置,属显州。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元和志》 卷21: “取桐柏山为名也。” 大业初属淮安郡。唐属唐州。北宋开宝六年 (973) 移治今桐柏县。元至元三年 (1266) 废。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