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桥山

石桥山

①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二十里。唐杜佑《通典》卷182:衢州信安县有“石桥山。晋王质烂柯处”。

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方舆纪要》卷92天台县:石桥山“在县北五十里。石桥架两岩间”。

③一名月岩。在今江西上饶县西二十里。《寰宇记》卷107信州上饶县:石桥山“山中壑穴,犹虹桥然。外窥如昼,远望如月,虽天台石桥不足比。昔有人见白鹿游其上,至亢阳桥上,云生霭然而雨”。《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上饶县:石桥山“其上平坦如桥, 因名”。

④在今陕西岐山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55岐山县:石桥山“清水所径,其东连五丈原,与郿县接界”。


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方广寺侧。两山门立,一桥横亘,双涧合流三折穿桥而出,泄为瀑布,喷雪奔雷直捣深潭。桥系天然花岗石,长约7米,大可五抱,龙形龟背,狭处阔仅半尺,西端有铜亭。


猜你喜欢

  • 安澜城

    即今河北永清县东南四十八里澜城镇。清乾隆《永清县志》卷1:东南有安澜城。

  • 南渡

    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南渡镇。明置巡司于此。

  • 劳水

    ①即涝水。在今山西临汾市北。《山海经·中山经》:“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②即今广西那坡县南百合水。《清一统志·镇安府》:末山水“在小镇南三十里。源出末山,南流与劳水合,入越南界”。

  • 蒙抵黎岩山

    又名黎崖山。在今云南易门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14易门县: “蒙抵黎岩山在旧县治南五十里。高插云汉,下有平谷,宜畜牧,异马多产于此。《志》 云: 山一名马头山。又名黎崖。万历初,抚臣邹应龙斩马

  • 长伸地堡

    明万历十年(1582)置堡,属龙门所。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五十里长伸地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守御千户所:长伸地堡“边墩有镇安台等冲,口外乱泉寺一带皆部长驻牧,堡北有巡简寺,其扼险处也”。

  • 哈拉哈什

    即今新疆墨玉县。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3: 哈喇哈什,“回语: 哈喇,黑色。河中多产黑玉,故名”。1919年置墨玉县于此。

  • 东阳

    ①古地区名。春秋晋地,战国时先后属卫、赵,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荀吴略东阳”;《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秦拔我石城,王再

  • 柴辟亭

    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由拳县: “柴辟,故就李乡,吴、越战地。” 《越绝书》 卷8: “语儿乡,故越界,名曰就李,吴疆越地以为战地,至于柴辟亭。” 《水经·渐江水注》:

  • 凌云 (雲) 阁

    亦名大佛阁、大像阁。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乐山大佛处。唐凿弥勒大佛后,建七层楼阁护之。明末阁毁。北宋苏轼 《送吕昌朝知嘉州》诗云: “卧看古佛凌云阁,敕赐诗人明月诗。”

  • 七部县

    唐武德七年(624)置,属西豫州。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北龙街附近。贞观三年(629)属靡州。天宝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