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牌镇

石牌镇

①北宋置,属怀宁县。即今安徽怀宁县。

②即今江苏昆山市北石牌镇。清光绪《常昭合志稿》卷5:石牌镇“为常熟、昭文、新阳三县交界地,距城约四十里”。


(1)在江苏省昆山市北部,北与常熟市交界。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牌,人口 2300。清初村中三官堂前有牌坊,故名。1950年建乡,属巴城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9年置镇。多河流、湖荡。产稻、小麦、油菜籽。有毛纺、化工、电线电缆、仪器仪表等厂。昆石、石任、石虞公路经此。(2)在安徽省怀宁县西南部、皖河下游西岸。面积61.1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牌,人口2万。因河边有石如牌得名。宋初称石牌石,明置河泊司,清雍正间设巡检司。1951年置石牌镇。1956年改名城关镇。1959年设城关公社。1981年复为石牌镇。1951—1998年曾为县人民政府驻地。产稻、棉花、油菜籽、蔬菜。有食品、机械、纺织、蜂乳、化工、水泵、农机等厂。特产贡面、贡糕。月北公路经此。皖河常年通航小轮。镇东有太平天囯建造的“坚城”遗址。宋初征南唐,曾在此试造渡江浮桥。(3)在福建省大田县西南部。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牌,人口410。以石牌村后有大石形如牌得名。1949年设石牌乡,1958年并入均溪公社。1961年析置小湖公社,1970年改红湖公社,1981年改石牌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置镇。产柑橘、茶叶、李、板栗。矿产有稀有金属、煤等。建有水库和水电站。有冶炼、餐巾纸等厂和煤矿。后茅公路经此。为县交通枢纽之一。(4)在湖北省钟祥市西南部、汉水西岸。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8.2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牌,人口 6790。清时附近有一石牌坊,故名。1951年为第六区,1957年为石牌区。1958年设公社,1987年设镇。2001年贺集乡并入。东部属平原湖区。西部属丘陵山区。主产棉花、稻、油料,特产大蒜、五香茶干。有陶器、造纸、机械、建筑、食品加工等厂。当地居民用陶器已有千年历史。有公路通钟祥、荆门市。(5)在湖南省龙山县北部。面积68.2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牌洞,人口 2350。镇因洞名。1951年为上母、桂英、石牌、中池、玉和等乡地。1956年置石牌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置石牌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置镇。产稻、玉米、薯类、油菜籽、百合。有制镜、缝纫、加工、酿酒等厂。镇区设有圩场,公路通县城。(6)在广东省普宁市北部偏西、五峰山东麓。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牌圩,人口 5230。清初朝廷派兵围困农民起义军九军营地(今宅营村),立石牌三块,刻字告示,故名石牌。1958年属里湖公社,1962年析置石牌公社。1984年设区,1986年建镇。西南部为五峰山区,东北部为丘陵区。主产稻、甘薯。水果有柑橘、青梅、青榄等。盛产五峰山名茶。有锡、硫黄等矿。有凉果、机绣、茶叶加工、木器、铁器等厂。安前公路经此。纪念地有红军烈士纪念碑。名胜有汤头温泉。


猜你喜欢

  • 狮岭墟

    ①又名横潭街。即今广东花都市东横潭村。明、清于此设狮岭巡司。②即今广东花都市西北狮岭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花县图: 县西北有狮岭墟。

  • 宁州卫

    又作宁川卫、安州卫。明洪武十二年(1379)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后废。

  • 南解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东三十里虞乡镇西。北周废。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山西省永济市东虞乡镇西。属河东郡。北周明帝时省。

  • 牛湖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汉阳府》:牛湖“东通大江,其支流西南入于汉阳县界”。

  • 山阳湾

    在今江苏淮阴县城北。原淮水至此因曲折而流速湍急,故漕舟多有沉溺之患。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北部。旧为淮河河曲,流急水湍,漕舟常有沉溺之患。

  • 白都讷副都统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置,属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治所在白都讷城(今吉林松原市)。辖境相当今吉林松原、榆树二市地。嘉庆十五年(1810)于城又置伯都讷厅。宣统元年(1909)废。

  • 成都后卫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成都后卫“在府治东三里”。后废。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清初废。

  • 玉女冈

    又名玉女峰。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六十里,内有玉女台。《寰宇记》卷109袁州萍乡县:玉女冈“按,顾野王《舆地志》云, 玉女冈去州西陆路九十里,(县)东六十里。其墩天气若雨,即涌出石间五色玄云之气,百姓咸云玉

  • 美阳县

    战国秦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法门镇。秦属内史。西汉属右扶风。以在美水之阳得名。晋属扶风郡。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迁治古斄城 (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陵区永安村),为武功郡治。北周天和四年

  • 克里雅

    一名克勒底雅。即今新疆于阗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洛浦之东三百七十八里为于阗,于阗治克里雅城。”又作克勒底雅。清光绪九年(1883年)于此置于阗县,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