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罅墟
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南五十里石卡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西南有石罅墟。
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南五十里石卡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西南有石罅墟。
即今浙江桐庐县东北甘溪。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7桐庐县: 窄溪 “隶水滨乡,与新城港口相对”。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通川附近。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江原道通川附近。属乐浪郡。后废。
北宋置,属定边军。在今陕西吴旗县西铁边城镇北二十里。《宋史·地理志》: 通化堡 “东至逋祖岭平界约三十里,西至绥远砦二十里,南至定边军二十里”。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桥稍西北处。《开元天宝遗事》 卷下: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时人呼之销魂桥。”
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七月,“康承训克临涣,杀获万人,遂拔襄城、留武、小睢等寨”。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境内。唐咸通十年(869年),康承训攻庞勋,进克此寨。
即今云南建水县南焕文山。宋大理至明称判文山。《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判文山“在府城南二十里。高千余仞,中有三峰削出如笔架。昔大理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因名,有祠在焉”。《方舆纪要》卷114临安府:判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南岸石沱乡。清同治《涪州志》卷1:长滩里有“石家沱场”。
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南一里。《旧唐书·地理志》 窦州: “取州界有罗窦洞为名。” 《资治通鉴》: 唐贞观五年 (631),“罗窦诸洞僚反”,高州总管冯盎帅部落二万讨之。《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东晋为汝阳郡治。隋大业初废。②南朝梁置,属财丘、梁兴郡。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境。北魏以后废。③隋大业三年(607)改上蔡县置,为汝南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汝南县。
又名瑞竹山。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瑞竹山 “去军城 (今临江镇)一里。本唐欧阳处士宅,有瑞竹色如烂银,故名瑞竹(筠)。地近江阜,众山环之,中一字犯御讳,故更曰瑞竹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