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岭
在今福建福鼎县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石马岭在“州北百三十里。有巨石危如立马”。
在今福建福鼎县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石马岭在“州北百三十里。有巨石危如立马”。
北魏永安元年(528)分雍州置,治所在永安城(亦名鸿宾栅,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六十里嵯峨山北)。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宜君、耀县、淳化、三原、富平等市县地。永熙元年(532)迁治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富平县西
一作木素尔山。即今新疆拜城县北之天山。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2: 木素尔山 “又曰造哈岭。乾隆二十三年,兆公惠奏: 搜捕厄鲁特,自巴尔呼特岭过造哈岭是也”。
在今湖南隆回县西十里紫河,为五里乡驻地。明属武冈州,于此置巡司。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北宋又作邛陈州。后废。
在今山西东部。《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 “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韦昭曰: “二邑戎、狄,间在晋东。” 蒙文通 《古代民族移徙考》 依马融说,谓在东阳,即今河南淇县东北。
又名大漴、大崇陂。在今安徽利辛县西。《水经·淮水注》:“(夏肥水)又东为高陂,又东为大漴陂。”即此。
在今浙江苍南县西。主峰海拔921米。《方舆纪要》卷94平阳县:玉苍山“亦名八面山,山周百余里,跨峙八乡”。1981年析平阳置苍南县,因位于玉苍山之南而得名。在浙江省苍南县城西。属南雁荡山。传山中有玉,
即鱼陂。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公子比为王,公子黑肱为令尹, 次于鱼陂”。杜注:“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水经·沔水注》:“(竟陵)城旁有甘鱼陂。”
在今辽宁大连市西北。明 《辽东志》 卷1: 和尚岛在 “ (金州卫) 城南二十里”。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邓尉山支峰吾家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 吾家山 “居民以植梅为生,花时一望如雪,香风度十余里。前抚臣宋荦题 ‘香雪海’ 三字镌于石”。